颜景新,曲阜颜氏楷木雕第五代嫡传人,楷木雕刻国家级代表传承人。走进颜景新老人的家里,映入眼帘的是摆“执灯仕女”、“龙凤书挡 ”、“仙女思凡”、“红线盗盒”、“五龙手杖”、“长鼓舞”、“荷花舞”等一件件栩栩如生的木雕作品,一块块天然的木料经过他的精巧雕刻,就变成一件件精美绝伦的艺术品。
幼年学艺遇名师 中西融合爆灵感
颜景新从小就学习雕刻,对于楷雕艺术已经孜孜以求60余年。他不仅精于传统工艺的浮雕、透雕等技艺,所刻如意也是栩栩如生,龙头楷杖玲珑细巧,而且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借鉴西方雕刻技艺,大胆而和谐地将传统技法与西方圆雕形式融为一体。颜景新的艺术探索,不仅丰富了楷木雕刻的形式,而且极大地突破了多年来形成的楷雕形式单一、题材狭窄的局限,为古老的楷雕艺术带来了新的生机。
在颜景新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他在曲阜师范附小上了两年小学,因生活比较困难三年级便辍学在家,11岁时就跟着祖父学楷雕手艺。1947年颜景新的祖父病逝,临终前托孤,把他托付给自己的好朋友楷雕艺人杨玉田,让颜景新拜杨玉田为师,学习楷雕技艺,于是颜景新就开始跟随杨玉田老师学习雕刻手杖、如意和篆刻,杨玉田老师为人忠厚,把颜景新视为己出,把自己的技艺毫不保留的都传授给了他,从此颜景新走上了楷雕艺术之路。
1948年,为了使自己的技艺更上一层楼,也为了生存,颜景新一个人来到曲阜,这期间颜景新认识的一个人对他产生了深刻影响。这个人是曾经做过道士的鲁中仙,此人自幼出家在沂蒙山当道童,受师傅影响学习雕刻桃核、泥塑、壁画,但他最擅长的还是雕刻人物。后来,鲁中仙因触犯了清规还俗便四处云游,以雕刻技术谋生。来曲阜后因鲁中仙与杨玉田颇有交情,经常在一起交流技艺,他的人物雕刻造型生动活脱,刀法流畅,衣纹飘逸,布局疏密得法,让少年颜景新印象深刻,也许这时在颜景新幼小的心灵里就已经种下了雕刻圆雕人物的种子。对于童年颜老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的第一个作品,那时他刚刚13岁,是自己用一小块木头偷偷的雕刻了一个小小的孔子像。颜景新笑说,现在想想他还很有成就感。
由于雕刻技艺突出,1957年他被调到山东省工艺美术研究室工作,专攻木雕造型设计制作,直到1962年回到曲阜,这五年也是他木雕艺术实践的一个质的飞跃时期,他不仅见到了省里一些高水平艺术家的绘画、雕刻作品,还亲耳聆听到了他们的创作体会与经验。此外他还接触到了以前从没见过的西方绘画和雕塑,中国传统艺术的线条和传神的意蕴,西方写实的逼真与立体感,这两种不同文化背景的艺术观念与表现手法,在年轻的自己心里产生了碰撞,他决心把二者的优势融汇在一起,既要传统线条的简洁传神,又要西方讲究人体比例的写实与逼真。在这种创作观念的指导下,他进行了大胆探索,迎来他艺术创作的第一个爆发期,楷雕作品“八仙手杖”、“九龙手杖”参加出国展览;黄杨木雕 “惊艳”参加1957年世界青年联欢节作品展;“执灯仕女”获全省艺人作品评比展一等奖。“龙凤书挡”、“仙女思凡”、“红线盗盒”、“五龙手杖”、“长鼓舞”等先后参加全国第一、二、三届工艺美术展;黄杨木雕“荷花舞”参加了建国十周年献礼省美展。
浩劫中梦想不灭圆雕成就巅峰作
正当颜景新在楷雕艺术上不断创新的时候,1962年由于生活困难,加上爱人身体有病,颜景新不得不由省城回到曲阜。而此时,雕刻合作社已经变成了曲阜县二轻联合总厂,为了维持生产和生活,颜景新和工友们磨面,车菜刀把,打棺材板,什么活都干过,他心爱的木雕艺术只能被搁置了。
另外,在破四旧的风浪中,颜景新家多年收藏的字画、木雕作品以及他构思创作的一大批未完成的作品,通通被红卫兵搜走。这使颜景新雕刻艺术的梦想几乎破灭。文革中,颜景新刻过毛泽东像章模具,做过汽车配件的模具,参与办过各种大批判展览,刻了无数的橡皮图章,所有这些似乎都与他的雕刻技艺有关,但距他心中的梦想却相去千里,这些经历与相伴而生的苦恼和?徨,也使他深深体会到心中理想的珍贵。
粉碎四人帮后,颜景新才又拿起他心爱的雕刀雕刻木雕作品了。厂里收来一根一米多长的楷木树根,闲置在仓库里很长时间,人们都认为那是一块无用之材。颜景新却琢磨怎样利用它的形态来雕刻一件作品。后来,在一间几平方米的楼梯间里,颜景新根据树根的自然形态,运用圆雕技法,以唐代大画家吴道子“孔子行教像”为蓝本,创作出高约1米的《至圣先师——孔子》雕像。这尊雕像大刀阔斧与细腻入微相结合,布局合理,删繁就简。颜景新对雕像头部精雕细刻,那双眼睛如深潭一般蕴含着丰富的哲思与对社会人生深刻的洞察力,宽阔的额头皱纹密布,头发如丝细密有致,整个面部呈现出一种饱经风霜而又从容镇定,洞察人生、社会的智慧与坚定的信念。雕像身体与衣服的处理,颜景新则巧妙地依树根的自然形态,顺势而下,其上则站立着轩昂智慧的圣人孔子,整个形象浑然一体,自然大气。
这是颜景新在十年浩劫后第一次拿起雕刀雕刻如此大型的作品,积压在胸中的艺术理想,对历史、社会、人生的种种思考、体验得到了一次酣畅淋漓的抒发和渲泄。这尊孔子像成为颜景新艺术创作的巅峰之作。也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内地第一尊孔子像雕像,1981年在香港展出时,当即被香港一位大收藏家收藏。
艺术作品赠首相雕刻师谦虚质朴
颜景新创作了很多多尊孔子圆雕像,最大的一尊是1994年为山东省文物展创作的高2.6米的楷木根雕 “孔子行教像”,在创作上更加圆熟从容,形象更饱满,赴台湾、日本、意大利展出。
据了解,曲阜传统的楷木雕刻作品,如楷木手杖、如意等,其技法有浅浮雕、深浮雕及透体镂空雕。浅浮雕在绘画的基础上,以刻线的生动表现出物体的立体感;深浮雕亦称镂空雕,所雕形象多余的木屑要镂掉,玲珑剔透,层次分明。透体镂雕是曲阜楷雕传统如意的特有技法,既有立体雕、浮雕、透雕的立体感,生动而逼真,加以地子、花纹的烘托,整个作品融为一体,各种物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而颜景新自小就敏思好学,深得传统工艺真髓,他的楷雕手杖、如意作品,力求精雕细镂,不达完美之境不罢休。他创作的 “福、禄、寿三星如意”,人物形象鲜活,神态各异,线条细如发丝纵横连贯而不中断,是曲阜楷雕艺术的珍品,被作为国礼,赠送给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1984年曲阜工艺美术厂承担了修复孔庙大成殿孔子像、四配、十二哲神龛、匾额、供案、楹联的全部雕刻任务。颜景新全面负责技术工作。在缺少文献资料,没有实物参考的情况下,颜景新多方求证,潜心摸索,带领二十多名学员,历时一年多完成了这一庞大的工程。工程完成后,孔庙大成殿对外开放,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纵观颜景新60余年的楷雕艺术之路,他在圆雕艺术和传统工艺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楷木雕刻这一源远流长的艺术,在他手中得到继承、发展和创新,成为曲阜楷雕艺术的当今代表,他出席了第二次、第三次全国工艺美术艺人、创作设计人员代表大会,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1988年他被国家轻工业部授予 “优秀工艺美术专业技术人员”称号,2006年国务院发改委授予他 “全国优秀工艺美术专业创作人员”称号。面对这些荣誉和称号,颜景新总是微微一笑。在街坊邻里间,颜景新是一位谦和的老者,面对前来请教技艺的晚辈后生,他也从不把自己的成就和名号拿出来炫耀。满头白发的颜景新近年来仍在思索、整理和总结曲阜楷雕艺术的源流和技艺传统,这是前人没有做过的事业,他要把这门艺术从自己手中传下去,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