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刻不容缓的战略抉择。济宁作为一个资源型城市,转方式调结构的任务尤为紧迫和艰巨。济宁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发展旅游产业的条件得天独厚。近年来,济宁市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当前我市转方式调结构的攻坚战中,旅游业必须要率先动起来。
旅游业在现代服务业发展中位居“龙头”地位,必须在转方式调结构中率先动起来。旅游业作为现代朝阳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的六大要素“食、住、行、游、购、娱”都属于服务领域,在服务业中所占比例也越来越高。2009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在第三产业增加值中的占比已经达到8.7%,我省旅游总收入相当于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1.7%。我市旅游总收入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15.7%上升到2009年的24.9%。旅游业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还是拉动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的 “龙头”。2009年4月,温家宝总理在海南视察工作时指出,旅游消费不仅对民航、铁路、公路、商业、餐饮、住宿、文化、娱乐、会展、博览等有明显的拉动作用,还可以促进国际金融、仓储物流、信息咨询、文化创意、影视娱乐等新型服务业的发展。数据显示,旅游消费对住宿业的贡献率超过90%,对民航和铁路客运业的贡献率超过80%,对文化娱乐业的贡献率超过50%,对餐饮业和商品的贡献率超过40%。2009年,我市三次产业比例为11.9:55.5:32.6,三产比重低于全省1.5个百分点,低于最高的市(济南)18.4个百分点。我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旅游业先动起来,对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将起到重要作用。
旅游业在促进经济增长中具有全方位的拉动作用,必须在转方式调结构中率先动起来。旅游消费是综合消费、最终消费、多层次消费和可持续消费,对投资、消费、出口——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具有全方位的拉动作用。旅游需求的增长会拉动交通、宾馆、餐饮、景区以及度假设施等一系列相关行业增加投资。据世界旅游及旅行业理事会公布的数据,2009年中国旅游投资总量居世界第二位,达1654亿美元,占全国总投资的8.6%。经济结构与投资结构密不可分,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经济结构。旅游投资拉动力强,扩大旅游投资可以优化地区经济结构。比如,泰安市经济增长模式上原本以工业为主导,2007年前,该市重工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的79.9%,比全省平均水平高近15个百分点。近两年,泰安市通过《封禅大典》、泰山古镇、方特欢乐世界、花样年华等项目的投资建设,实现了由“泰山游”向“泰安城市游”的转变。2009年,泰安市旅游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1%,带动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高出全省1.3个百分点,经济结构得到优化。旅游消费是集食、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综合性消费,其对内需的拉动作用更为显著。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业收入每增加1元,可带动相关行业收入增加4.3元;旅游消费增长1%,能拉动GDP增长0.51%。我国旅游消费前景广阔,在扩大内需中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到2015年我国旅游消费稳步增长,城乡居民年均出游超过2次,旅游消费相当于居民消费总量的10%。旅游创汇属于服务贸易,具有“就地出口”、换汇成本低、“原料”消耗少、基本不受“贸易壁垒”干扰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得这种无形出口表现出一种更强的增长势头。2009年,我国旅游创汇额达397亿美元,占服务贸易出口额的比例已经达到30.9%。我市经济人均总量少、实力弱,发展速度不能慢下来,否则转方式调结构也就失去支持和基础,同时还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持续发展。旅游业对经济增长具有全方位的拉动作用,又可以优化区域经济结构,旅游业在转方式调结构中率先动起来,将有力推动我市经济转型升级。
旅游业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中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必须在转方式调结构中率先动起来。在加快经济发展向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中,旅游业的优势充分突显。旅游业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占用资源少,而且很多资源可以永续利用,由此自然形成碳排放少的突出优势。世界旅游及旅行业理事会在2009年的研究报告中,世界旅游业创造了占9.6%的全球GDP,而旅游业碳排放仅占世界总量的2%(2009年世界经济论坛报告中数据)。我市旅游业主要以生态文化旅游为主,不仅碳排放比较少,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公众对环境的关注,进而减轻我市生态压力。尽管我市能耗降幅连续两年居于全省前列,但万元GDP能耗仍分别高于全国、全省0.38、0.26吨标准煤。旅游业具有低碳发展的巨大优势,是低碳经济的示范产业,旅游业在转方式调结构中率先动起来,将有助于承担我们的碳责任,促进我市经济发展向低碳模式转型。
在全省乃至全国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的趋势下,各地都在积极寻找经济转型的突破口和引爆点。旅游业在拉动服务业发展,扩大消费、发展低碳经济等方面有着诸多贡献,国家已将其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培育。我市作为旅游资源大市,发展旅游的条件得天独厚,在转方式调结构攻坚战中,旅游业必须率先动起来。 (作者系济宁市旅游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