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的重大战略任务,是刻不容缓的战略抉择。济宁作为一个资源型城市,转方式调结构的任务尤为紧迫和艰巨。济宁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发展旅游产业的条件得天独厚。近年来,济宁市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在当前我市转方式调结构的攻坚战中,旅游业必须要率先动起来。
旅游业在现代服务业发展中位居“龙头”地位,必须在转方式调结构中率先动起来——
旅游业作为现代朝阳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的六大要素“食、住、行、游、购、娱”都属于服务领域,在服务业中所占比例也越来越高。2009年,我国旅游业总收入在第三产业增加值中的占比已经达到8.7%,我省旅游总收入相当于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1.7%。我市旅游总收入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15.7%上升到2009年的24.9%。旅游业具有很强的综合性,还是拉动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的“龙头”。数据显示,旅游消费对住宿业的贡献率超过90%,对民航和铁路客运业的贡献率超过80%,对文化娱乐业的贡献率超过50%,对餐饮业和商品的贡献率超过40%。2009年,我市三次产业比例为11.9:55.5:32.6,三产比重低于全省1.5个百分点,低于最高的市(济南)18.4个百分点。我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旅游业先动起来,对促进转方式调结构将起到重要作用。
旅游业在促进经济增长中具有全方位的拉动作用,必须在转方式调结构中率先动起来——
旅游消费是综合消费、最终消费、多层次消费和可持续消费,对投资、消费、出口——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具有全方位的拉动作用。旅游需求的增长会拉动交通、宾馆、餐饮、景区以及度假设施等一系列相关行业增加投资。据世界旅游及旅行业理事会公布的数据,2009年中国旅游投资总量居世界第二位,达1654亿美元,占全国总投资的8.6%。经济结构与投资结构密不可分,今天的投资结构就是明天的经济结构。旅游投资拉动力强,扩大旅游投资可以优化地区经济结构。比如,泰安市经济增长模式上原本以工业为主导,2007年前,该市重工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的79.9%,比全省平均水平高近15个百分点。近两年,泰安市通过《封禅大典》、泰山古镇、方特欢乐世界、花样年华等项目的投资建设,实现了由“泰山游”向“泰安城市游”的转变。2009年,泰安市旅游收入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1%,带动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高出全省1.3个百分点,经济结构得到优化。旅游消费是集食、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综合性消费,其对内需的拉动作用更为显著。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业收入每增加1元,可带动相关行业收入增加4.3元;旅游消费增长1%,能拉动GDP增长0.51%。我国旅游消费前景广阔,在扩大内需中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国务院 《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到2015年我国旅游消费稳步增长,城乡居民年均出游超过2次,旅游消费相当于居民消费总量的10%。旅游创汇属于服务贸易,具有“就地出口”、换汇成本低、“原料”消耗少、基本不受“贸易壁垒”干扰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得这种无形出口表现出一种更强的增长势头。2009年,我国旅游创汇额达397亿美元,占服务贸易出口额的比例已经达到30.9%。我市经济人均总量少、实力弱,发展速度不能慢下来,否则转方式调结构也就失去支持和基础,同时还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保持持续发展。旅游业对经济增长具有全方位的拉动作用,又可以优化区域经济结构,旅游业在转方式调结构中率先动起来,将有力推动我市经济转型升级。
旅游业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中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必须在转方式调结构中率先动起来——
在加快经济发展向低碳经济发展模式转型中,旅游业的优势充分突显。旅游业是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产业,占用资源少,而且很多资源可以永续利用,由此自然形成碳排放少的突出优势。世界旅游及旅行业理事会在2009年的研究报告中,世界旅游业创造了占9.6%的全球GDP,而旅游业碳排放仅占世界总量的2%(2009年世界经济论坛报告中数据)。我市旅游业主要以生态文化旅游为主,不仅碳排放比较少,还可以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公众对环境的关注,进而减轻我市生态压力。尽管我市能耗降幅连续两年居于全省前列,但万元GDP能耗仍分别高于全国、全省0.38、0.26吨标准煤。旅游业具有低碳发展的巨大优势,是低碳经济的示范产业,旅游业在转方式调结构中率先动起来,将有助于承担我们的碳责任,促进我市经济发展向低碳模式转型。
在全省乃至全国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的趋势下,各地都在积极寻找经济转型的突破口和引爆点。旅游业在拉动服务业发展,扩大消费、发展低碳经济等方面有着诸多贡献,国家已将其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培育。我市作为旅游资源大市,发展旅游的条件得天独厚,在转方式调结构攻坚战中,旅游业必须率先动起来。
发挥优势,全力全速,切实保障旅游业在转方式调结构中真正动起来——
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消除旅游“短板”。我市旅游产业的“短板”主要集中在接待、娱乐、购物等方面。应该切实解决旅游产业短板问题,积极发展餐饮接待、商品购物、演艺娱乐等产业,努力消除旅游要素的短板现象。积极推进曲阜香格里拉、开天大酒店、兖州太阳国际等星级酒店建设,提高旅游接待能力;注重将文化融入旅游,组织策划一批大型文艺演出节目,坚持常年演出,提升旅游演艺水平。切实解决缺少大型实景特别是夜间演出这个问题;鼓励企业开发特色旅游商品,推出一批具有孔孟之乡特色的名、优、新、特旅游商品。
建立面向市场、强调效率的管理体制,实现制度创新。搞好部门联动,将与旅游密切相关的城建、规划、交通等部门组织起来,形成有效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建立健全旅游行业协会,使之成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与旅游企业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加快旅游企业改革,推动孔子旅游集团、宝相寺旅游集团等企业的改造,建立融资平台。打破行业、地区的限制,以实现旅游资源的区位优势互补和产业间及地区间优化配置。推进旅游区所有权、使用权与管理经营权分离,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管理市场化。
大力培育市场主体。一是扶持旅游企业做大做强,形成一批大型骨干、自主品牌的旅游景区、旅游酒店、旅游特色街区、旅游活动场馆等旅游企业。二是组建大型旅游企业集团。以三孔、四孟等景区和曲阜游客集散中心等服务设施为主,组建孔孟旅游集团;整合市区文物、交通、接待设施资源,探索组建旅游产业集团。三是引导大企业参与旅游大项目建设。积极引导我市大企业通过投资、参股、资产重组等方式参与旅游项目建设。四是引进战略投资者。积极引进国际旅行商、著名酒店管理集团等进入济宁旅游业,学习其管理模式、经营机制和先进技术。
加快推进优秀旅游目的地建设。以城市为核心,按照“国际旅游目的地”的标准,完善交通、景区、酒店、公共标识等城内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增强中心城市的旅游公共服务功能。以满足旅游者需求为导向,推进旅游电子商务建设,逐步完善旅游公共信息、咨询服务、投诉处理、应急处置等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规范道路、景区等设施的标识系统和景区解说系统,推进旅游咨询中心和旅游集散中心、安全设施和环保设施建设;积极开展旅游在线服务、网络营销、网络预订和网上支付,形成面向公众的全要素旅游服务数字信息网络。以京沪高铁曲阜站、济宁曲阜机场、兖州火车站、北湖旅游度假区等为依托,打造全省有较大影响的旅游集散服务中心。
大力推进旅游项目建设。要深入贯彻落实省委九届十次全会精神,在更高水平上持续推进重点旅游项目建设。科学规划旅游产业要素,合理配置行、游、食、住、购、娱在数量、层次结构和质量结构等方面的比例关系,策划一批旅游大项目。建立旅游项目包保责任制,对重点旅游项目由市级领导包保,县市区对重点旅游项目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以确保旅游项目进展顺利。召开大企业与旅游大项目的对接会,为我市大企业和重点旅游项目搭建相结合的平台。
深度整合旅游资源。支持重点旅游线路开发,靠线路整合旅游资源。重点打造孔孟旅游线,使济宁成为国际著名旅游目的地和世界儒家文化体验中枢;加快推进佛教文化旅游线路建设,使汶上、兖州成为山东省乃至全国重要的佛教文化旅游区;着力打造河湖旅游线,把运河旅游做特做大做强;加快微山湖旅游综合开发,发展生态休闲和体验旅游;积极推进中华成人之旅旅游线,让游客体验传统文化魅力,学习儒家思想的精髓。同时,主动对接山水圣人、山海圣人、水浒旅游等线路,搞好区域联合,实现双赢、共赢。
形成宣传促销工作合力。一是加大对宣传促销经费的投入。要在旅游发展资金的“大盘子”里,对旅游市场宣传促销经费进行计划单列,按照旅游发展的年增长率适度上调;对县市区、旅游景区、旅游企业的市场营销活动予以扶持,调动企业促销积极性,形成浓厚的大宣传氛围。
二是形成宣传促销工作合力。今后在各类重大宣传和节庆活动中,要进一步突出济宁旅游品牌宣传,塑造济宁旅游整体形象;借鉴河南焦作、栾川和我省枣庄等市做法,各部门针对一个旅游客源城市,有针对性的促销,实施全方位、多渠道的宣传促销攻势,全面拓展客源市场;进一步研究出台奖励政策。由旅游部门和民航部门联合,在济宁曲阜机场航线开通城市开展专题促销活动,努力将济宁曲阜机场建设成为旅游机场;发挥政府主导作用,打破以往各县市区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的局面,实现县域间的联动格局,走县县联合、景景联合、联合宣传促销、共同开拓市场的新路子。
三是建立旅游宣传营销平台。要在当地媒体设立城市旅游形象宣传板块,在重要口岸、机场、车站、码头以及公共场所设立好客山东、好客济宁系列文化旅游品牌公益广告。借助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的举办等大事件,做好与济宁旅游营销的结合文章,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促销工作,唱响“孔孟之乡、运河之都”品牌。
建立良性人才引进、培养机制。加快建立自由流动的人才管理机制,面向社会有计划地引进一大批优秀经营管理人才。健全人才培养机制,运用先进的理念和方式方法,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和管理。实施借脑工程,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战略和重大决策,聘请国内外专家提供咨询,对重大项目策划或创意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方案。充分利用市委、市政府的奖励措施,激发文化旅游人才的创业热情,创造尊重人才、用好人才、人尽其才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