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为期184天的上海世博会大幕落下。10月31日晚8时30分许,温家宝宣布,中国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闭幕。在184天中,共有超过7300万人次的海内外游客入园参观,刷新了世博会历史纪录。昨晚的闭幕式上,中外艺术家和参展方、志愿者以及参观者代表登台,表演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
上海世博会刷新多项纪录
上海世博局方面称,上海世博会刷新了多项世博会纪录。在参展规模上,共有189个国家、57个国际组织参展,打破了2000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177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展的纪录。在参观游客数量上,上海世博会共有超过7300万人次的游客参观,刷新了大阪世博会累计入园6421.8770万人次的世界纪录。在举办活动方面,上海世博会文化演艺活动突破2万场次,平均每天演出100场,创下世博会历史之最。
同时,上海世博会第一次将“城市”作为展品,城市最佳实践区和网上世博会堪称世博会历史上的两大创举。
国际展览局主席蓝峰在闭幕式上致辞时说,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一个巨大的成功,上海世博会的光芒将永放异彩。随后国际展览局旗被交给2015年米兰世博会相关人士手中。
上海宣言倡议设世界城市日
昨日,上海世博会高峰论坛在世博园区举行,温家宝出席发表演讲。
论坛通过了《上海宣言》,呼吁认真总结上海世博会展览展示、论坛和城市最佳实践区的思想成果,汇集各国城市发展的宝贵经验和人类探索城市发展的共同智慧,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推广。
《上海宣言》倡议,将10月31日定为世界城市日。
上海宣言(摘录)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在挑战中应运而生,在世博会历史上首次以城市为主题,通过城市最佳实践区和网上世博会等创举,总结实践经验,勾勒未来图景,对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难题,进行了开创性的探索。
我们共同倡议:
创造面向未来的生态文明
追求包容协调的增长方式
坚持科技创新的发展道路
建设智能便捷的信息社会
培育开放共享的多元文化
构筑亲睦友善的宜居社区
促进均衡协调的城乡关系
分析
“世博外交达预期目的”
专家认为,世博是继奥运后又一个“国家公关”
历时184天的上海世博会10月31日落下帷幕。至此,“世博外交”画上了圆满句号。这次“世博外交”盛会进一步向世界展示了一个真实的中国形象,表达了中国与世界各国交流互鉴、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理念和愿望。
“”世博外交”达到了预期目的———世博会进展顺利,所有活动按部就班进行,全世界都看到了中国的快速发展、组织能力、热情友好以及中国人民了解世界的激情。”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曲星说。
“中国需要向世界说明自己。”曲星说,认知中国需要一个长期复杂的过程,持续6个月的上海世博会是北京奥运会后又一个“国家公关”的机会。
外媒普遍认为,无论是奥运会还是世博会,都是中国国力发展的产物,也是中国拓展公共外交、提升国家形象的有利契机。
当然,上海世博会并不是完美无缺。但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认为,上海世博会反映了中国社会文化多样性,个别瑕疵也是一个发展中国家的真实反映,可以让世界更全面了解中国的现状。
【世博盘点】
海宝
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意为上海的宝贝,也是四海之宝。海宝以汉字“人”为核心创意,配以代表生命和活力的海蓝色,成为本年度最著名的形象之一。
低碳
上海世博会向世界发出了“低碳文明宣言”。新能源汽车、LED照明灯、太阳能发电、垃圾气力输送、净水系统、降温与绿化设计……低碳实践比比皆是。
小白菜
世博会志愿者昵称,因为绿衣白裤的服饰而得名。近8万名园区志愿者倾情服务,多为“80后”“90后”。还引申出了“黑白菜”(被晒黑了的志愿者)、“老白菜”……
盖章
游客们手持世博护照或《上海世博会传播手册》排队等盖章,成为世博园一大风景。这是对世博之行很好的纪念方式,只是一些游客片面追求盖章数量,引起非议。
排队
浩浩荡荡、蜿蜒曲折的“长龙”,是世博园里最常见的场景,因此也带来了一种折叠塑料小板凳的热销。后来,有序排队已深入人心,插队、“跨栏”的现象越来越少。
国家馆日
上海世博会参展国选择特定日期作为本国的馆庆日,集中表达国家意志,展示本国民族文化形象,开展国际交流。中国国家馆日在10月1日国庆节举行。
调查
66%受访者认为世博会非常成功
昨日,复旦大学传媒与舆情调查中心的一项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中国馆、沙特馆和德国馆是世博会中上海公众印象最深的场馆,95%公众认为上海世博会圆满成功。
中国馆最受关注
复旦大学传媒与舆情调查中心组织的调查显示,有67.7%的公众对本届世博会表示留恋,有78.9%的公众表示,如果有机会还愿意参观以后在世界其他国家举办的世博会。
调查显示,中国馆成为世博会154个场馆中公众印象最深的场馆,而造价昂贵的沙特馆和以“和谐都市”为主题的德国馆位列第二、第三位。40%受访者对中国馆印象最深,对沙特馆和德国馆印象最深的分别占受访者的14.9%和11.5%。
调查负责人称,数据低因为这几个场馆“很难进”。
92.8%认为世博促上海发展
调查显示,72.6%公众参观过世博园区,其中有74.9%公众不止一次进园参观,平均参观2.31次。调查数据显示,有66.4%公众认为本次世博会“非常成功”,29.1%受众认为“比较成功”,两者相加达到95.5%。数据显示,93.4%公众知道“海宝”是上海世博会吉祥物。
对于世博会的效应,90.9%受访者认为世博会的举办对中国的发展有正面影响,92.8%的公众认为对上海的发展有正面影响。
71%的公众知道“小白菜”称呼的是志愿者,公众对“志愿者服务”满意度最高,达94%。然而也有一些方面不尽如人意,如“游客素质”和“餐饮服务”的满意度相对较低,皆为48%。
看电影
上海世博会上,许多展馆中大小各异、创意奇特、视觉冲击力强的3D、4D电影是一大看点,为世博会参观者营造了一番炫目的视觉氛围。其中不少电影作品出自名家。
世博达人
对那些拥有浓烈世博情结、创造各项参与世博会纪录者的统称,诸如来自日本的“世博奶奶”山田外美代,今年74岁、世博长期管理岗位最年长志愿者侯庆山等人。
预约券
让人“又爱又恨”的三个字。一些热门场馆因为限制观众人数,推出预约券。“你能搞到中国馆预约券吗”成为世博园流行语。网上还有如何拿到中国馆预约券的攻略。
概况
针对世博会的运行情况及观众满意度,复旦大学传媒与舆情调查中心采用随机抽样方法,运用计算机辅助电话访问调查设备,对覆盖上海18个区县的513名公众进行了一项随机抽样电话调查,抽样误差为正负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