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台东商圈的日客流量高峰期可以达到60万人。而随着青岛旅游地图的整体北扩,外地游客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针对这种情况,台东商圈正在规划旅游海产品专业商场。”特色街管委会相关负责人这样对记者表示。
虽然旅游海产品商场的最终落脚地还在进行商讨,但种种迹象表明,未来,台东商圈不会把发展目标单纯地定位为商贸流通,而是与青岛整体开放度相匹配的外向型的旅游景区。这是一个以商贸为卖点的特色景区,在全国是史无前例的。而旅游海产品商场的建立一方面可以填补青岛的一项专业空白,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市北旅游发展思路得到大幅度的跨越。
青岛作为一个海滨旅游城市,历来就有两种声音在这里“较量”:一个是青岛作为全国著名的海滨城市,海洋渔业资源相当发达,青岛的水产品加工出口业在全国扮演重要的角色,而另外一个声音,就是外地游客时常反映在青岛买不到有特色的旅游海产品。
“火车站周边的海产品连产地都没有,我们根本不敢买,最后只有去沃尔玛买了几样在其他城市也能买到的干海产品。”外地游客张先生表示。从表面上看,这是青岛消费习惯的问题,但从深层次来看,却是青岛海产品产业结构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产业强大而下游商贸流通却不发达是青岛旅游海产品的尴尬现实。
当然,单纯从数量上来看,青岛并不缺乏海产品市场,火车站益群地上商场、中山路周边小店都一直承担着青岛中低档海产品消费的主力。但随着火车站的暂时北迁,原本就鱼龙混杂的益群地下市场经营已经今非昔比,而中山路上的海产品多为一些街头小店,已经和青岛旅游产业发展的水平脱钩。作为旅游产业重要配套的旅游海产品销售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青岛的旅游地图上,一直是两股力量在进行着“较量”,一个是以市南和崂山为代表,通过自然风光吸引游客前来居住消费,另一个就是以市北为代表,通过廉价的居住消费和便利的购物来拉动住经济和吃经济,最终让游客在自己的区域内消费。
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方式在今天的竞争已经日渐激烈。在中山商圈火热的时期,几乎没有人可以与其匹敌。但在中山路商圈整体衰落之后,东部商圈并没有很好地接过旅游海产品销售的大旗,台东商圈最终成为受益者。就目前的客流量来说,台东商圈建立旅游海产品市场可以为自己赢得更多的客流,而且单纯就目前的客流量来说,养活一个旅游海产品市场也没有问题。
2006年,随着市北区在经济型宾馆、特色街等方面取得重大发展之后,已经具备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基础,在这种背景下,为即将到来的市北旅游时代做好配套建设已经势在必行,而海产品商场的建设具有重要的代表意义,它将成为市北在吸引旅游人潮的重要利器。
当然,这种有政府引导的专业市场将在专业管理上更上一层楼,这也为海栈、道亨生等在青岛海产品生产领域崭露头角的企业赢得了更好的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