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今年刚刚修订的《济宁市城区文化旅游规划》中将“文化”一词作为一个重头戏放进了旅游的整体规划中来,并推出了一系列与文化旅游相关的发展策略和旅游产品、品牌。
★★多样化和精品化将是文化旅游产品所要坚持的方向
记者在 《济宁市城区文化旅游规划》的文化旅游产品规划中看到,未来的旅游市场将首先从旅游者的需求出发,实现产品主题与功能的多样化,品牌的多样化,满足旅游者的多样化偏好。另外,还要从生产者的角度出发,济宁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应实现精品化。精品化是济宁集中有限资源,提升文化旅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扩大市场规模的必然选择。因此,济宁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必须在多样化和精品化之间做出平衡。在这次经过修改的《规划》中,提出了7大旅游产品、4个节事活动和3条精品线路。除此之外,还梳理和挖掘了济宁城区特色饮食与旅游商品。
7大旅游产品
★★运河之都文化体验
以济宁历史文化名称为载体,依据滨河区域街区系统的现状特征和济宁市城市总体规划,通过古街道的恢复、古商业的旅游“活化”和滨河城市景观带的主题化改造,打造具有济宁特色的文化RBD,开展水上名城、古街区商业购物娱乐体验、特色餐饮和民俗体验等旅游产品形式。
★★微山湖休闲度假产品
北湖休闲度假:北湖湿地的自然生态系统为依托,以城市湖泊度假为主要形式,形成独具济宁特色的高端度假产品;南阳湖野趣休闲度假充分利用微山湖湿地公园良好的生态环境,结合地形特征、气候特征以及健康要素,开展健康主题的业务休闲度假产品。
★★水上风情体验
依托南阳古镇独特的岛屿小城镇的区位特色,在保护性修缮整体风貌的基础上,开展民俗演义、高档茶吧休闲、咖啡吧休闲以及休闲餐饮等形式,针对白领、小资等群体形成高端的休闲部落体验。
★★运河文化创意体验
鉴于运河的漕运功能减弱甚至丧失,部分济宁市传统的手工艺和商品类型也遭到现代商品的冲击,古街道等传统街区在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影响下逐渐萎缩甚至消失,因而通过创意的手法进行运河文化的再现并赋予新的功能的需求为运河文化创意提供必然的诉求,通过艺术大师、雕刻家甚至游客的创意性手法进行文化演绎,同时也形成了一个“活”的景观吸引物,并传承和发扬了运河文化。
★★鲁西民俗文化体验
依托济宁作为曲艺之乡的资源基础,已全面挖掘鲁西南地区适合游客观赏、参与的风土民情内容为核心。重点从民谣小调、祭祀文化、婚嫁文化、乡间俚语、风味小吃、古镇商规、民间礼仪等方面下功夫,提炼形成表演性、参与性相融合的济宁特色风情旅游产品体系。同时,以主题公园形式汇聚运河流域风情特色精华共同支撑该产品体系。
★★运河生态廊道观光
结合运河水上景观生态走廊和滨河风景区道路(PARKWAY),整合济宁运河之都的滨河城市景观、两岸廊道景观和微山湖湿地景观,从多种角度欣赏和体验京杭大运河的优美景致,以及其沿岸的各种人文景观,特别是游船的观览,可以结合济宁曲艺表演、风味小吃等配套服务构建运河生态廊道观光体系。
★★运河工程遗址游
以大汶河溢流坝、金口坝、韩庄节制闸等水利工程为依托,整合运河沿岸的运河系统水利工程,开展以观光、科普、休闲为主题的运河工程遗址游产品。
4个节事活动
运河申遗活动
济宁运河文化节
微山湖生态文化节
环北湖市民马拉松(自行车)活动。
3 条精品线路
大运河遗产游:北京-济宁-扬州-镇江-无锡-杭州;
运河之都风情游:济宁运河之都-南阳古镇-微山湖湿地-南旺分水龙王庙;
大运河水上巡游旅游线:
济宁 “运河之都”-南旺分水龙王庙-南阳古镇-微山岛-济宁市区。
济宁饮食因运河而融合南北,丰富多彩的饮食文化形成济宁旅游吸引游客的特色资源。本次规划推出“运河之都”十大名菜 (结合市中区2008年首届餐饮服务技能大赛评选结果),分别为:江南春酒店的“飘香江南”、亚圣府餐饮的“醋扣三层肉”、中区机关招待所的“滋补上汤”、老院子餐饮的“老运河富贵鱼头王”、兴旺渔村的“麻辣鱼”、碧海云天餐饮的“特色酱土鸡”、信义老菜馆的“烧虾鼓”、湖上人家的“滋补桂鱼”、年年红美食斋的“富贵牛蹄筋”、鼎豪餐饮的“羊蝎子”。
地方饮食既可作为旅游特色纪念品销售卖,同时也可以在美食一条街的固定场所营业,定期举办美食文化节、名厨大赛、运河宴比拼等节时活动,丰富发展当地的饮食文化。
新闻链接:
据统计,2009年全市接待游客246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85亿元,相当于全市GDP的8.1%,为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较好的基础。在8月13日召开的全市旅游产业发展会议上,市委常委、副市长侯端敏指出,各县市区的主要领导要充分认识到发展旅游产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创新发展机制,对外招商引资,对内鼓励大企业积极参与旅游项目建设,以大项目带动产业发展。此外,要坚定不移地走文化与旅游结合的发展道路,依托儒家文化、运河文化、水浒文化、佛教文化,利用丰富的文物资源,使济宁的旅游产业真正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服务业的先导产业、转方式调结构的先行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