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峄山梁祝读书处(峄阳书院)工程在峄山举行奠基仪式。山东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山东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民俗学会会长刘德龙;山东省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刘同林;山东省非物质文化保护中心副主任、研究员,山东省民俗学会副会长王丕琢;山东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省民俗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张士闪;山东艺术学院文化遗产系主任、副教授,山东省民俗学会常务理事李新华;山东艺术学院艺术研究所副所长、副教授,山东省民俗学会副秘书长马知遥;济宁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联党组书记张弢;济宁市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主任徐祥放;济宁市梁祝文化研究会会长、济宁市文物局副局长樊存常;邹城市委常委、副市长刘春光;邹城市政协副主席朱正德及峄山旅游重点工程项目专班成员单位有关负责同志参加仪式。我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长王永玲主持仪式。
刘德龙首先代表省政协科教文卫委员会、山东省社科联、山东省民俗学会、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对我市在峄山恢复梁山伯祝英台读书处表示热烈地祝贺,他指出,邹城在峄山隆重举行梁祝读书处恢复建设工程奠基仪式,是对文化遗产高度重视和自觉保护的具体体现,是对梁祝文化资源保护和利用做出的重要贡献,是功在当代、惠及子孙功德无量的善举,也为即将到来的6月12日第五个中国文化遗产日献上了一份厚礼。他希望邹城把梁祝读书处打造成山东省甚至是全国的梁祝文化研究基地、教育基地、展览基地、宣传普及基地,同时,要做好梁祝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的文章,在峄山建中国爱情文化博物馆和爱情文化园,把峄山打造成读书人的圣地,有情人的乐园,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到峄山参观游览。
张弢指出,恢复梁祝读书处不仅有利于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有利于倡导孝敬老人的传统美德,有利于倡树坚贞不屈的纯真爱情,而且对于提升峄山文化旅游内涵,增强峄山旅游文化吸引力,推进峄山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他希望我市以传承梁祝文化为依托,以修复梁祝遗存景观为支撑,以开展爱情文化为带动,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资金投入力度,进一步丰富、拓展、充实项目内容,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包装推介活动,努力打造峄山爱情文化主题公园,最终让世人了解峄山、走进峄山。
据了解,峄山梁祝传说是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国内具有深远影响。近年来,我市市委市政府从政策、体制、投入等各方面加大了峄山旅游开发的步伐,理顺了体制机制,实行了镇区合一的新型发展路子。新编制了峄山景区总体规划和修建性详规,确定了“动感儒学,休闲峄山”的发展定位。将景区的开发建设纳入市“3311”重点工程,成立了指挥部加快推进,峄山旅游进入了发展快车道。峄阳书院恢复工程包括正房、东西配房、碑廊、大门、围墙、道路、水电配套等,四合院落,具有明清古建筑特色,建筑面积660平方米。计划2010年10月1前完工。梁祝读书处的奠基,为我市文化旅游注入了新的血液,丰富了我市旅游内涵,对于发挥峄山在邹城旅游的龙头带动作用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