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是凝固的历史,运河是流动的文化。京杭大运河是一条黄金水道,可与都江堰相媲美的治水科技、货畅其流的运河漕运、曾经空前繁荣的商贸业、兴旺发达的手工业、融南汇北的市井民俗文化和异彩纷呈的艺术文化等,历练成近千年的运河文化。运河两岸的古镇文化又为丰润的运河文化增添了更多的精彩,演绎着一幕幕“众星拱月”的故事,这其中的微山县南阳古镇(南阳岛),便因为地处京杭大运河相融的微山湖中,又属于运河四大名镇,而蕴涵了无穷的魅力。
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
古镇南阳地处与京杭大运河相融的微山湖中,拥有湖面15万亩,水生经济植物50多种,鱼虾贝野鸭近百种,千顷荷花,万亩芦苇。她北依鲁西南重镇济宁,南靠古彭城徐州,东临孔孟圣地曲阜、邹城,西通牡丹之乡菏泽,濒临梁祝故乡、仲子故里,离京福高速30公里,距济宁机场60公里,有客船(游轮)从济宁开往南阳岛(南阳古镇),从鱼台县城渡口乘船30分钟直达南阳岛景区,交通便利快捷。熙来攘去的人群中,响着软软的吴语、硬硬的山东话、道白韵味的京腔,南阳镇丰富的水产品也随着运往全国各地,附近的物资也在此聚集中转,时有“小苏州”、“二济宁”之称。
独具特色的自然风光
南阳湖烟波浩渺的湖面上,星罗棋布地散落着80多个小渔村。这些小渔村或三五家,或几十家,小渔村如一颗颗珍珠镶嵌在南阳岛的周围。镇里人家,街巷幽深,石板路青长,或临街而居,或面湖而住,有芦柴小院,有红砖黛瓦,皆柳遮蒲掩,荷苇屏窗,颇似江南水城。中国的岛很多,但有河流穿过的不多,有古运河穿过一个小岛的地方更是凤毛麟角,小岛、古镇、运河、大湖融为一体,这种“岛在水中、河在岛上、镇在湖内”的特殊景观在运河文化中独树一帜。
古镇上皇宫所、清真寺、康熙御膳房、南阳书院等名胜古迹让游客流连忘返。到湖上乘船冲浪,或泛舟古运河上,轻棹击水,感受诗意生活;看鱼鹰表演,观渔家婚礼,赏渔民捕鱼,令人心旷神怡。有兴致的游客还可到民俗生态村切身感受渔家生活,跟着渔民捕鱼拾网、下篮垂钓、摘菱采莲、浅水池摸鱼、鸭圈捡蛋、蟹池边上捉蟹、与渔民拉家常交朋友,做一次地地道道的渔民。
独树一帜的人文景观
漫步小镇,到处是呈现出一派古朴的气象,青石街道旁老字号店铺门前布幌随风飘摇,古式门匾尽显古镇的沧桑,沿街大红灯笼透射出浓郁的民俗气息,传统的竹编草编等工艺品琳琅满目,质朴友善的古镇居民辛勤劳作,再配上鳞次栉比的古式建筑,让人体会到南阳古镇特有的和谐安详。在微山湖民俗博物馆里,涉及渔湖民传统生产的渔网具、生活用具、服饰、手工艺品、水生动植物标本、运河风俗等,大至渔船网箔,小至一钩一卡,可谓包罗万象、应有尽有。
南阳街上店铺林立,狭长的街巷如同长长的扁担挑着整个市镇的繁荣与昌盛,夜市则更加充满了浓郁的江北水乡气息。在每天黎明前夕,这里的鱼市便开始了熙熙攘攘的交易。夜市上,卖包子、烧饼、元宵、烫面饺的小饭摊,比比皆是,还有水果摊,卖香蕉、桔子、胶枣、核桃……
逐步提升的文化内涵
国家刚刚发布的 《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明确提出把提升文化内涵贯穿到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和旅游业发展全过程。近年来,南阳镇积极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和公益事业,抓好了村文化活动室建设、敬老院和卫生院建设,高标准规划、高水平建设,稳步推进景区景点建设,加快重点文化设施、固定演出场所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启动了民俗博物馆建设,成立了文艺宣传队,出版了 《运河名镇——南阳》,制作了南阳风光片。为打造南阳运河古镇旅游品牌,提升古镇旅游品位,促进旅游业在文化价值和市场价值方面的同步提升,南阳镇从古镇商业布局合理化、管理规范化、面貌特色化着手,努力提升商业文化品位。一是改造古镇商业街,逐步恢复古镇建设格局,各类店铺合理搭配,能够显现商业文化内涵,为游客提供舒适的吃饭、住宿、购物场所。二是对商业古街统一管理,从业人员按行业着装,商品及服务明码标价,杜绝宰客现象发生。三是店铺门前招牌一律用布幌子,老字号的店名再重新挖掘使用,各店门口悬挂书有“江北水乡、运河古镇”、 “中国第一水镇”、 “四湖名珠、运河名岛”等字样的大红灯笼。目前古镇商业文化提升改造已初见成效,引来大批外地记者走读南阳,捕捉水乡的灵气,感受南阳古镇独特的魅力与文化内涵。京杭运河的通航拓宽、南水北调工程的实施、运河申遗的推进,为南阳镇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旅游开发成为众多商家投资兴业的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