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1日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设置“中国旅游日”,这对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孔子是儒家文化的创始人,也是我国旅游理论的创立者,他以14年的“周游列国”而成为旅游活动的著名实践者,成为中国文化旅游的标志性人物。为此,笔者认为应该选择孔子诞辰日作为“中国旅游日”。
将孔子诞辰日设为“中国旅游日”,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体现在:
一、有利于发挥旅游的思想教育功能,培养人们健康的旅游意识。孔子是一位以仕养游、以游促仕的政治家、旅行家。他的旅游思想对后世文人、大众产生了深远影响,开创了文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先河。孔子周游列国,是为了实现其“仁政”、“德治”等政治理想,创造和谐的大同社会,造福一方百姓。孔子注意对自然的观察,并通过观察自然来认识人生、认识社会。孔子探索自然之美与人类道德精神的内在联系,以探求社会意义和价值,并由此印证儒家立身处世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孔子建立的游以养仁的观点,对现代人仍有积极的启示。以孔子诞辰日作为“中国旅游日”,既是对孔子心系国家的高尚品格的纪念,又能向国人宣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增强国人的文化认同感与自豪感,对国民起到良好的思想教育作用。孔子旅游思想的核心是“知者乐水,仁者乐山”,“游必有方”,孔子强调在与自然的对视中培养哲学抽象思维。孔子的近游观和远游观并不矛盾,远游与近游,实际上反映了儒家的“忠”与“孝”,君子的人格理想和社会理想的矛盾统一。旅游既是实践过程,又是修身的重要途径。从孔子旅游实践看出,旅游是陶冶情操培养良好品德的课堂,旅游是对美的追求,旅游是了解社会关怀人生的窗口。孔子本人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载本身就是对孔子旅游思想的最好诠释。孔子的旅游思想可引导人们选择科学的旅游方式,使旅游更好地承担起对推动社会进步所必需的知识、文明和人文精神的传承和教育的职责,发挥旅游的教育功能,让人们理解旅游的本质属性——文化属性,进而倡导人们建立科学的生活方式,培育健康的旅游意识。
二、可有效传播孔子丰富的旅游思想,促进文化旅游的有机融合。孔子的“游”主要有三种形式:游览、游学、游仕。孔子在游中问学,游中入仕,在学问和仕途的曲折中诠释了旅游的境界。孔子提倡的旅游是一种健全人格理想,提升文化品位的实践方式。他的旅游理论,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已成为中国旅游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旅游是人类基本生存的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产生的一种高层次的精神文化追求活动,旅游活动最原始的动力来自于寻求文化差异,享受“文化”和消费“文化”是旅游者旅游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旅游活动其本质是文化属性,是涉及经济、政治等方面的社会文化活动。旅游还是一种文化交流活动,是创造文化的活动,是不同地域文化的际遇与整合。旅游最大的特点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所要体现的正是传统的“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孔子行游四方,注重听乐观礼,提倡听乐观礼的文化之游,开创了文化旅游有机融合之先河。以孔子的旅游思想为指导,将文化自觉地运用于旅游开发,可有效开阔视野、发掘深度、把握文脉、创新产品,更好地发挥旅游开发的效益,使旅游成为世界性的文化流动现象,成为传承文明、传播文化的载体。将孔子诞辰日设为“中国旅游日”有利于传播孔子的旅游思想,有利于文化、旅游的有机融合,有利于各地在充分挖掘本地文化资源的基础上,开发更能迎合市场需求的文化旅游产品,满足不同层次旅游消费者的需求。
三、有利于纪念旅游先哲,促进世界文化交流与和谐繁荣。孔孟思想对日本、韩国及欧美国家也有较大影响,儒家思想已成为世界主流思想之一。将孔子诞辰日设定为“中国旅游日”不仅有利于纪念旅游先哲孔子,加强国人的文化交流,同时也有利于世界范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了解中国从孔子开始”,孔子的思想学说,早已超越了时代与国界的局限成为世界历史文化宝库中的重要遗产。孔子被国际社会誉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深受人们仰慕和敬重。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本身就是中华文化的代表,是吸引国内外游客旅游的重要因素。从更深层次看,孔子将“仁”导入到旅游理论当中,并以“君子比德”的理论高度,提升了中华旅游文化的品位。以孔子诞辰日作为“中国旅游日”,更能引起国际社会的注意,更能获得世界各国的认同。而孔子“礼之用,和为贵”、“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思想,对于世界和平与稳定,对于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四、有助于对外树立宣传中国旅游特色鲜明的形象。孔子的旅游思想自成体系,从“父母在,不远游”到“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再到“游必有方”,最终形成“知者乐水,仁者乐山”,“山水比德”的旅游思想,从具体的出行要求,到对远方来客的热情期待,再到旅游休闲审美的哲学理念,形成了一整套行为规范和思想准则,将孔子诞辰日设为“中国旅游日”,对于宣传孔子的旅游思想,树立中国旅游特色鲜明的形象具有重要意义。孔子是中国在世界上影响最为深远的历史文化巨人,200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设立”孔子教育奖”,这是首次以中国人命名的国际权威大奖。去年,国家文化部设立“孔子文化奖”。目前,我国在世界各国以传播中华文化、推广汉语教学为主的孔子学院已达500多家,并以每4天增加一所的速度递增.孔子不仅是中华文化的标志人物,理所当然也应成为中国旅游形象的代表和使者.将孔子诞辰日设为“中国旅游日”,有利于树立中国旅游在国际上的鲜明形象,形成良好的国际旅游宣传切入点和宣传平台。将孔子诞辰日设为“中国旅游日”,并设立“孔子旅游奖”国际大奖,在“中国旅游日”开幕式上颁发,既能奖励对我国旅游行业有重大贡献的集体或个人,又能增进国际旅游交流与合,推动我国旅游业以更快的速度走向世界。
五、有利于以孔子的思想指导旅游开发建设,将中国的旅游业做大做强。目前一些地方旅游产品的开发只顾经济效益,将旅游文化恶俗化,致使旅游发展缺乏可持续的精神和文化动力。孔子倡导“游必有方”,即提倡听乐观礼游,注重山水游,更推崇比德之游,反对佚游。孔子“重游”的目的是求学、开阔视野,把旅游当作积累人生经验、确立正确人生观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实现正确的人生目标。将孔子“游必有方”的旅游思想应用到旅游资源开发和旅游产品设计上,将使旅游产品更能迎合人们的市场需求。孔子的“天人合一”的和谐思想是中华民族朴素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表现,利用天人和谐思想可以引导旅游开发者在资源开发过程中,保护自然,爱护环境,有利于实现中国旅游业协调稳定可持续发展。孔子热爱自然界中的一切生物,出于对自然资源的爱护,孔子反对奢侈浪费,倡行节约俭朴的生活方式,利用这些思想可以引导旅游者选择科学文明的旅游生活,倡导低碳旅游方式。孔子倡导的仁、义、礼、智、信等人生信条,以及“和而不同”等人文理念,对规范旅游企业市场竞争都有重要启发和指导意义。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胸襟建设旅游目的地,将有利于旅游目的地乐观开放、热情好客人文环境的营造,让旅游者感受到目的地居民的热情欢迎和悉心照顾。将孔子的诞辰日9月28日定为“中国旅游日”,在世界旅游日(9月27日)之后推出“中国旅游日”,便于组织开展隆重而持续的活动,使“中国旅游日”活动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市场吸引力, 可将旅游日概念做大。紧随其后是国庆黄金周,这是我国居民一年当中又一出游高峰,有利于形成下半年国内旅游的高峰时段,打造持续时间长、市场规模大、消费需求旺的旅游黄金月。
总之,将孔子的诞辰日9月28日设为“中国旅游日”,有益于以孔子的旅游思想指导当今的旅游实践,有益于发挥旅游的思想教育功能,有益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有益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的有机融合,有益于推动旅游强国建设,有益于中国的旅游尽快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