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旅游业是泗水的必然选择
“发展旅游业是泗水县的必然选择。”谈起泗水县的旅游,泗水县县委书记王宝海抑制不住内心的自豪感。泗水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泗水县属孔孟之乡,“洙泗渊源之地,圣化融液之区”,是泗河的发源地。境内山清水秀,名胜众多,素有“海岱名川”之称,享有“中国泉乡·生态泗水”之誉。县内大小山头561座,树木覆盖率达62%,大小河流33条,泉多如林,还有85座水库。山抱水,水绕山,生态桃园、板栗园、梨园、金杏园相映成趣。
历史文化名人赋予了这片灵秀大地另一番神韵。据史籍记载,上古传说中的伏羲、神农、少昊、唐尧、虞舜、大禹等均与此地相关。儒家五圣“至圣孔子、亚圣孟子、复圣颜子、宗圣曾子、和圣柳下惠”以及墨子、仲子等都生长生活在泗河流域。孔子曾在此发出“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慨叹;宋代理学家朱熹的“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至今仍广为传诵;清康熙、乾隆皇帝10次驻跸泉林,留下了大量赞美诗篇。
毋庸置疑,泗水县发展旅游业具有良好的优势条件。县内8大泉群以及南北山区自然山林和农业生态资源,为旅游业的发展打好了基础。发展旅游业成为泗水的必然选择。
拥有旅游资源就拥有美好的未来
作为济宁唯一的纯山区和无煤矿县,泗水县的自然生态优势遥遥领先,一直以来被誉为济宁市的“东花园”。8大泉群种类丰富,水质清澈,姿态各异。水质优良,纯度高,泉水清饮甘甜爽口,煮茗色纯味正,酿酒酒洌生香。经相关部门检测,泗水已有15处泉水水质指标达到国家矿泉水标准。
远离城市喧嚣,身处宁静山林的泗水泉林泉群,众泉喷涌引人入胜,历史遗迹彰显圣地传奇。“曾有多家投资商表达投资意向,但我们提高了投资门槛。”随之,王宝海为我们解开了疑惑,“谁拥有旅游资源,谁就拥有了美好的未来。我们期待能有高品位、大规模的投资开发,这样才能体现出资源本身的价值。”
经济要发展,还真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关键是掌握好方式。泗水县一直秉承“谁拥有旅游资源,谁就拥有了美好的未来”的理念,沿袭治山治水的好传统,全县动员造生态、保生态已经成为全县人民的自觉行动。在2007年植树造林万人大会战中,泗水县还提出“奋战五年,消灭荒山”的口号,规划每年拿出专项资金来扶持绿化工程,打造“青山绿水,鸟语花香”的泗水县。
正是这片好山好水,先后吸引了济宁火炬集团投资10亿元开发西侯幽谷,山东迪尔集团首期投资4.6亿元开发万紫园。另外,还有北京一客商和济宁矿业集团对泉林泉群、龙门山旅游综合开发项目达成意向。泗水,具有成为中国的“依云”的潜质,也应该具有成为中国“依云”的前景。
厚积薄发走品牌之路
泗水县旅游业萌芽于上世纪90年代,起步于本世纪初,尤其是旅游局的成立,更是开启了泗水旅游的新篇章。2003年,泗水推出了桃花旅游节,时至今日,桃花旅游节已成为泗水的一个旅游品牌。王宝海回忆当时,感慨不已,“那时都不敢宣传。因为当时泗水县旅游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旅游道路标识缺少,交通堵塞,酒店接待能力也不够。但是好酒不怕巷子深,纷至沓来的客流,让泗水看到了曙光,更加坚定了发展旅游业的信心和决心。”
打造泗水旅游品牌,树立良好旅游形象,成为了新时期泗水旅游发展的关键。
将泗水旅游的发展提升到县域经济的高度,给其提供坚实的大后方,为做大、做强泗水旅游业铺平了道路。据了解,泗水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将其列为县域经济的新增长点、第三产业的龙头、新兴的重要产业。王宝海表示,如今,旅游业对地方经济发展强有力的拉动作用,已经在全县上下形成共识。不仅如此,到2015年,泗水还要将旅游业发展成为带动泗水县域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到2020年,成为泗水县域经济中的支柱产业和基础产业。
“泗水的山不是最好的,水也不是最好的,但山水的结合却是最好的。”泗水县这一慎实的说法,反映出他们对于自身优势的把握。2006年,泗水县整合资源,突出优势,提出“中国泉乡·生态泗水”旅游形象,并注册了“泉乡”旅游形象标识,把“泉乡”和“生态”作为泗水旅游发展的两个主题。
围绕“中国泉乡·生态泗水”旅游形象,泗水多措并举,通过节庆活动的举办、新闻媒体推介、网站展示、对外招商重点展示、宣传片宣传、全县领导干部的名片、手机彩铃等措施,多方位、多渠道地打造“泉乡”品牌。
另外,泗水县已经成立了以县长任主任的 “泗水县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出台了“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泗水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正在实施,编制完成了泉林泉群、万紫园、西侯幽谷、龙门山以及泗张镇的规划。在编制完成的新一轮城市规划中,融入了更多的旅游功能,实现旅游规划和城市规划的完美结合。据了解,目前泗水县正在开发建设的重点旅游项目达十余个,总投资超过40亿元,已累计投入6亿元。
王宝海最后表示:“泗水旅游资源好比一位妙龄少女,我们会尽心尽力为其精心装扮,布置十里红妆,让其成为旅游界的‘明星’。”今后的泗水,将不仅仅是济宁市的“东花园”,还将走向全国,成为著名的度假养生目的地,乃至成为中国的“依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