兖州,这座因水而得名的千年古城,自大禹治水定九州始,就一直与水渊源不断,玉河烟柳、石佛灵泉、金口秋波、泗水流芳……一派水城交融的迷人景象。而今的兖州,围绕城市建设、群众生活和经济发展,投入5.25亿元,下大力气做足做细水的文章。
水系一连满盘活
“泗水之来从陪尾,迂回旋复郡中盘。”这是清代兖州八景诗中对当时古城水系的描述。
如今的兖州人,为恢复昔日美景,在泗河畔建起了总投资4.2亿元的拦蓄工程橡胶坝。该工程在泗河兖州段河槽内新建城东、城南两座橡胶坝,对官庄铺村附近滩地进行开挖,在南关村大弯道处形成河心岛,同时对工程范围内河槽进行护砌。工程建成后,不仅可以重现“中流涵兔魄,下濑入龙门”一轮明月倒影于泗水清波的泗河夜景,还可以满足兖州南部14.7万亩农田的灌溉需要,集防洪、灌溉、环保、文化和景观于一体。泗河拦蓄工程配合景观规划建设,对改善兖州城区水环境,提高沿河城市开发竞争力,促进兖州和谐宜居城市建设将具有重要作用。近期,为了引水入城、再造水网,兖州即将启动实施大安河、朝阳河西段治理、御河西延、府河下游改造、潭村河改造五项水系工程,恢复建设以泗河为依托、以中水为补充,泗河、府河、护城河、大安河等贯穿新老城区、连接城乡的水网体系,以丰富的水资源提升城市形象。
兴水惠民润乡野
吃水、用水关系到千家万户。为彻底解决农村用水问题,兖州以民心工程为支点,立足城乡统筹,大力实施农村自来水升级改造工程,让广大群众真正享用到安全卫生的生活用水。
兖州市投资1.05亿元,在全市7个镇建设1个大供水管网,分成三个供水区,选择6处水源地,建设6座水厂,计划三年内解决全市所有镇村35.7万群众的安全饮水问题。市里成立了农村供水工程监控中心和水质监测中心,安装水质实时监测系统,定期进行水质监测化验。同时,还建立健全了应急处置预案,一旦一个水厂出现水质或管网损坏问题,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由临近的水厂实施应急供水,确保群众饮用安全。形成了相互连接、协同运行的农村供水系统,实现了农村供水全天候、自动化、信息化、城市化,“农村供水城市化、城乡供水一体化”的思路在兖州得到实现。
喜看源头活水来
实现了集中供水,兖州把工作的思路锁定在走市场化的路子,把用水、管水的机制搞得“活”起来。
利用3个供水区的6座水厂这个依托,通过拍卖招标确定经营者,组建供水经营公司,经营公司自主经营,自负盈亏。不同经营公司之间互相调度,并网运行,实现规模化供水。市里设立农村供水管理机构,监督指导全市农村各供水公司运作、工程运营状况和农民用水。同时,这个市在农村成立了126家用水者协会,与供水经营公司协商决定供水工程管理运营中的重大事项,监督供水公司的运营情况,引导群众节约用水、合理用水、自觉缴费。水价由物价部门统一确定,实行全市农村供水同网同价,比单村供水水价降低了30%。目前,兖州市建成通水的小孟、谷村两个水厂的2家经营公司运营良好,群众吃水更卫生了,水费更便宜了,经营公司和群众实现了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