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济宁旅游业发展势头强劲,无论是发展规模还是速度都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要在现有基础上跨越一个台阶,济宁旅游业必须破解制约发展的瓶颈。
我市旅游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
2008年,济宁市全年旅游总收入150.78亿元,增长19.7%;旅游总收入占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7%。但从总体上看,我市旅游业仍处在高投入、低产出、以景区建设为主,打基础、艰苦创业的初级阶段,。在这一阶段实现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瓶颈。
瓶颈之一,观念理念落后。还没有真正树立起“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理念,产业链条短,产业集群没有形成。认为旅游业只是旅游部门的事,没有形成人人都是形象、一切都是旅游的理念。没有形成产业联动、产业互动的理念,产业功能配套差。没能形成震撼力、冲击力,没有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的吸引物。
瓶颈之二,体制机制不活。管理体制不顺,旅游、文化、文物等许多部门多头管理,职能交叉,部门分割,各自为战,资源无法有效整合。外地也都遇到了这个问题,多数是采取建立景区管委会的办法来解决,如郑州的嵩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等,起到了较好的效果。去年我市在这方面进行了尝试,微山县成立了微山岛、南阳古镇旅游管理委员会,实行了乡镇旅游一体化管理;梁山县成立梁山风景区党工委,将周围18个村庄纳入风景区管理,实行了园区化管理模式,取得初步效果。另一个模式就是实行大部门制,如我市的汶上实行了旅游、文物、民族宗教三局合一的模式,运转情况很好,比其他模式有优越性。还有一个模式就是增强旅游部门的综合协调职能,如杭州成立了旅贸口,旅游局做牵头部门,增强了综合协调职能。经营体制落后,我市多数景区还是按事业单位来管理,没有走市场化、集团化的路子,缺少融资平台,路子越走越窄,打不开局面。
瓶颈之三,基础设施不配套。主要旅游交通设施、旅游标示和游客服务设施等都有不小差距。西安、郑州、延安等市在这方面都值得我们借鉴。西安市以市区为中心通往各旅游景点的道路40多条,其中旅游专线9条。该市拥有出租车1万多辆,用于接待海外旅游者的大中型豪华车近千辆。郑州市近两年,全市旅游建设投资30多亿元。总计投资达15亿元之多,先后完成了少林寺周边环境及少林寺常住院的整治维修,新建了游客管理服务中心、大型生态停车场及商业设施。我市还没有一条旅游交通专线,许多景区可进入性差。市区还没有游客服务中心。
瓶颈之四,资金投入不够。我市近两年加大了投资力度,但与外地相比,差距仍很大。西安市启动“200亿元打造西部第一文化品牌”工程,着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形成旅游、娱乐、影视等文化产业集群,形成了“曲江模式”。目前,世界500强中海外集团,金地集团、融侨地产等大企业纷纷落户曲江,建成了大唐芙蓉园等一批大项目,曲江池遗址公园、唐城墙遗址公园等一批项目也已经开工建设。我市文化旅游企业总体上仍然处于粗放式的经营阶段,缺乏综合实力强的企业集团,没有一家有市场影响力的文化旅游企业,市场竞争力明显不足。
瓶颈之五,娱乐休闲项目少。桂林兴建的“中国·漓江山水剧场”坐落在漓江与阳朔田家河交汇处,占地面积近100亩,该剧场的核心项目为全球最大的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演出凸现了广西和当地的人文风格,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从而成为游客必不可少的去处。我市的《杏坛圣梦》已推出多年,虽然也有一定影响,但是创新力度不够,未能真正形成品牌效应。
瓶颈之六,人才缺乏。济宁市现有旅行社110多家,去年营业收入最多的也不到1200万元,主要原因就是缺乏人才。不少旅行社的经理事业心不强、眼界低、观念陈旧。全市2063名导游,中级导游只有35人。星级饭店45家,其中四星级酒店4家,三星级饭店26家,从业人员素质偏低,不能满足产业发展的需要。
破解我市旅游发展瓶颈的建议
(一)建立面向市场、强调效率的管理体制,实现制度创新。强化政府主导,形成发展合力。搞好部门联动,将与旅游密切相关的城建、规划、交通、文化、文物等部门组织起来,形成有效的部门联席会议制度。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为主、行业促进、市场推动”的发展模式,加快旅游企业改革,推动孔子旅游集团、宝相寺旅游集团等企业的改造,建立融资平台。建立、完善我市旅游企业公司治理结构,进一步提高旅游企业的科学管理水平。鼓励和吸引有实力的旅游大企业、大集团,在济宁投资兴建旅游项目、星级饭店、旅游度假区和大型景观,实现借力发展。我市要进一步利用济宁(曲阜)机场开通的有利时机,加强同北京、上海、广州等入境游大市的联合,推出具有特色和吸引力的区域旅游产品。
(二)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消除旅游“短板”。我市旅游产业的“短板”主要集中在接待、娱乐、购物等方面。因此应该切实解决旅游产业短板问题,积极发展餐饮接待、商品购物、演艺娱乐等产业,努力消除旅游要素的短板现象。积极推进曲阜香格里拉、开天大酒店等星级酒店建设,提高旅游接待能力;注重将文化融入旅游,组织策划一批大型文艺演出节目,坚持常年演出,提升旅游演艺水平。切实解决缺少大型实景特别是夜间演出这个问题,延长游客在我市的停留时间;推出一批具有孔孟之乡特色的名、优、新、特旅游商品。
(三)拓宽多元化投资渠道,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拓宽基础设施的投资渠道是当务之急。一是政府可以进一步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二是可以在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上向社会全面开放,吸引社会资金进入。三是向外资进入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优惠政策和良好的行政服务,吸引外资进入。引入市场化开发机制,走市场化运作的路子,采取“谁投资、谁开发、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利益共享,推动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
(四)打造精品旅游产品项目。提升曲阜《杏坛圣梦》大型歌舞剧及“六艺乐舞”、“古乐舞”、“开城仪式”表演等一批吸引力较强的旅游娱乐项目档次,打造《水浒》演艺活动项目。树立品牌观念,通过扎实有效的建设和发展,在打造“精品”上做大文章,真正把济宁文化旅游的品牌打响,结合餐饮娱乐项目建设,着重打造“四大品牌”即:儒家文化修学旅游品牌、运河文化旅游品牌、佛教文化旅游品牌以及水泊梁山文化旅游品牌。可以借助孔子修学旅游节,结合孔子六艺,精心策划制定菜单式的儒家修学旅游线路和产品,把修学旅游做成山东乃至全国的精品和热点线路。积极推进孔子文化体验中心和“孟母教子馆”的建设,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进中华成人仪式基地建设,努力打造中华成人之旅精品旅游线路。打造运河文化旅游品牌。大力挖掘运河文化,开发运河文化旅游产品,做好中国运河之都博物馆、玉堂酱园博物馆等的建设,推出畅游大运河线路,让游客真正领略济宁运河之都的风采。打造佛教文化旅游品牌。利用我市丰富的佛教旅游资源打造佛教文化旅游品牌。积极推进宝相寺建筑群、兖州博物馆开发建设,逐步扩大景区体量。按照A级旅游景区标准,完善服务设施和配套设施,打造全国著名的佛教文化旅游目的地。打造水泊梁山文化旅游品牌。整合自然景观、地域空间、文化、酒文化、民俗风情等旅游资源,加快推进梁山山寨、水浒文化城、影视基地等重点项目的开发建设,形成资源多样、文化多元、特色互补的旅游产品体系。完善旅游配套服务及休闲度假设施,策划水浒文化节庆活动,提升梁山水浒文化旅游名城形象。
(五)建立良性人才引进、培养机制。加快建立自由流动的人才管理机制,面向社会有计划地引进一大批优秀经营管理人才。健全人才培养机制,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式方法,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和管理。实施借脑工程,对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战略和重大决策,聘请国内外专家提供咨询,对重大项目策划或创意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方案。充分利用市委、市政府设立“文化建设突出贡献奖”和“文化发展创新奖”这一奖励措施,激发文化旅游人才的创业热情。(作者系济宁市旅游局纪检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