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八方游客,盘点八日收获。今年黄金周适逢祖国六十华诞,期间又恰逢中国传统佳节中秋节。峄山风景区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强化协调,长线游再度出击,短途游热情不减,峄山假日旅游实现了人才两旺的火爆局面,实现了“健康、安全、秩序、质量”四统的目标。
安全常抓不懈。管理处高度重视安全工作,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明确工作人员职责,提出了全面打造“平安峄山”的口号。在“十一”前夕,专门组织人员对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路段、景点、经营摊点等进行了重点检查,切实排除了各种安全隐患。黄金周期间,又重点加强了护林防火和防治美国白蛾工作,工作人员坚持24小时值班制,配备专用的通讯、消防器具,在各重点部位设立醒目的禁烟、禁火标志,沿途山体到处可见永久和临时防火安全标志。在山门和各重要关口设卡,严禁将火种带入山中。在旅游秩序和游客安全方面,在宕天梯、舍身崖、插天等危险地段设置护栏、安全标志牌,并明确专人具体负责。红十字会也专门配备了担架、创可贴等救生器材和药品,镇卫生院安排专人进行值班,确保了游客的健康安全。市、镇政府领导也都亲临一线进行检查,并在黄金周期间跟踪指导,保证了黄金周旅游工作的健康进行。
短线旅游成为市场主流。随着人们物质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经历了十几个旅游黄金周的广大旅游者的旅游消费理念更趋成熟和理性,人们的出游方式更加多样化,长线旅游不再一枝独秀,经济实惠、轻松惬意的短线旅游、城市周边旅游十分火爆。从峄山接待游客总量来看,济宁市本地占今年总体游客的62%、枣庄占今年总体游客的12%、江苏占今年总体游客的9.1%、济南占今年总体游客的8%、菏泽占今年总体游客的5.7%、日照、泰安、临沂、河南、北京每天都能占有一定的比例、青岛等周边地区为主。还有来自河南、淄博、聊城、安徽、广州、上海等地的游客,但所占比例不大。一日游成为主体,持续保持增长态势。随着景区旅游合作的日益加深,旅游互动、互送客源、实现共赢,为短线旅游的形成创造了条件。还有城市周边的生态旅游、“农家乐”旅游的火爆,成为黄金周假日旅游的重头戏。短线旅游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客运汽车市场的压力。
节庆活动丰富多采。旅游新产品、新项目层出不穷,为广大游客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景区以“共庆祖国生日,共赏峄山美景,共享假日欢乐”为主题,通过古筝文艺演奏、奇石洞穴探险、金秋农事体验、美景观光等各项旅游活动,充分挖掘峄山旅游文化,推介金秋旅游线路,吸引了众多的游客。山上白云宫古建筑群恢复建设修葺一新,古筝声声又给它增添了神秘的色彩,成为今年“十一”长假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自驾车旅游日趋火爆。随着私家车的增多和全省高速公路网络的日趋完善,居民出游更加注重个性化,加之,10月3日,又是传统的中秋佳节,以自驾车旅游为代表的自助游、家庭游、自由式旅游火爆。自驾车一般以本地及周边地区为主,具体有济宁其他县市区、枣庄、江苏、济南、菏泽、日照、河南、临沂、泰安、安徽、北京、河北等地。1-4日,峄山每天接待江苏、安徽、临沂、泰安等外省、市的自驾车近二百辆。
生态旅游受到青睐。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正是人们赏秋的佳季。集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于一身的峄山成为游人生态旅游项目的首选。同时,由于前期降水充沛,加之生态保护到位,山上再现泉涌景观,泉水从幽邃的山洞中喷涌而出,各种野果相继成熟,采摘酸枣、野果又成为峄山旅游的一大乐趣,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