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故里曲阜紧紧围绕“孔子故里、东方圣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名市定位,坚持高境界、新思路、大手笔、大气魄,采取超常规的政策和举措,实施文化品牌和项目带动战略,全力打造中国东部文化产业发展高地。
一是坚持思想先导,进一步更新观念。牢固树立“文化旅游兴市、立市”理念,进一步解放思想、打开思路,把文化产业作为立市主导产业、作为“一把手”产业紧紧抓在手上,切实抓出成效。深化提高全市上下对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重要意义的认识,列入全市产业发展的重要议事日程,找准文化产业发展目标、定位、思路、举措,实现多级联动,强势推动,走上跨越发展坦途。依靠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尽快制定具体的文化产业政策,包括产业组织政策、投资融资政策、财政税收政策、分配激励政策和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等政策,逐步使文化政策法规覆盖文化产业主要领域。以新理念、硬举措、大力度,全力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
二是坚持规划先行,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在新一轮曲阜城市总体规划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编制各个片区的控制性规划,加快完成重点区域修建性规划的设计编制。在规划的指导下,坚持资产商品化、土地资本化、操作公司化原则,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丰富城市文化内涵,提升城市品味,实现城市经营与文化产业发展的相互促进。目前,积极搞好孔子博物馆的规划设计和启动建设,积极争取把明故城大遗址申报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统一纳入国家大遗址保护范围。加快推进曲阜游客服务中心和新汽车站建设,确保如期投入运营。加快推进香格里拉、开天酒店建设,不断提升曲阜名城形象和承载能力。同时,着力抓好大成路南延暨综合改造、大沂河截污导流工程以及大沂河公园景观改造、基本城市道路和街景提升等工程建设,进一步加大城市生态绿化保护力度,积极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努力为游客营造“天蓝地绿水清、吃住行游购娱丰富多彩”的舒心环境。
三是坚持高点定位,大力度实施文化项目突破。在一定空间时间内,通过极化效应推动产业集聚,形成品牌。积极开展与国内知名大学的友好合作,充分利用北大在曲阜建立教育实习基地的有利机遇,最大限度地争取北大对曲阜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和帮助,特别在遗产保护把脉定向、文化内涵的研究开发、文化功能的拓展延伸等方面加强交流,努力实现双方的互助共赢。分期实施明故城恢复改造工程,着力解决明故城内鼓楼大街以东南马道东段沿街并向棋盘街北延整体拆迁和居民有序迁出问题,逐步恢复泮池风景和部分历史街区、传统府第。加紧启动尼山文化旅游风景区规划建设。尼山景区的规划建设重中之重是保护水资源、文物资源、增加绿化和美化,规划建设引爆点和必要的服务设施、进行大型实景演艺产品打造、修通高铁站到景区的一级旅游大道,努力把尼山打造成为继三孔之外的“第四孔”。加紧推进论语碑苑文化休闲项目、观水园酒吧一条街改造建设。通过灯光改造、增加演艺、文化旅游商品服务、有特色的文化活动,比如论语讲坛、书画表演、民间艺术展演、有品位的餐饮、茶饮、小吃等,把论语碑苑改造成一处在国内有特色、有品位的文化旅游品牌。将观水园建成一处环境幽雅、风景秀丽的“曲阜文化酒吧长廊”,打造一处新的旅游服务亮点和集中的夜间旅游消费设施。
四是坚持改造创新,进一步做大产业市场。加快推进文物旅游体制改革,充实完善曲阜新区文化产业园管委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为文化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组织保障。进一步调整和完善文化体制的所有制结构,尽快制定鼓励非文化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创办文化产业的政策,明确文化开放领域的市场准入标准、准入程序及管理监督办法,降低文化产业准入门槛,着力培植一些具有地区或国际影响力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注重发挥好孔子旅游集团和游客服务中心的作用,做好做活旅游产品推销和地接服务。借助孔子文化会展中心这一平台,积极开展会展招商工作。组建成立孔子文化演艺公司和孔子文化艺术学校,做大做强文化旅游发展投资集团公司,大力实施演艺走出去战略,将《杏坛圣梦》、《孔子颂》打造成为新的文化品牌和城市名片。牢固树立“人才就是第一资源”理念,努力营造一个能使高水平文化经营人才不断脱颖而出的环境和机制,尽快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文化产业管理经营队伍。进一步加大文化旅游人才的引进、培养和使用,重点引进一些高端的策划创意、旅游营销、文化产品研发人才,最大限度地把文化资源转化为文化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