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讯 数万株红枫换上了秋装,白雪公主与小矮人等待着小朋友们前来与他们做游戏……”在这个微冷的初冬时节,位于济宁市任城区李营街道水木童话小镇,暖阳点点、枫叶火花,连在这里参加乡村研学游的小朋友们也感觉到了丝丝温暖。11月20日,由济宁市水木童话园林有限公司主办,任城区旅游局、林业局、李营街道办事处、北京哈佛摇篮教育集团协办的全国首届少儿乡村研学游论坛在水木童话小镇盛大开讲,与会专家分别对我市旅游行业现状、发展方向及济宁农、林业发展情况做了前瞻性发言,并分析现代乡村旅游从观光型向体验型发展的大趋势,探索农业、教育、旅游融为一体的创新发展模式。
研学游注重知识性,还要增强实践性所谓研学旅游,不止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更是孩子对人生的学习。这种旅游既不同于“上车睡觉、下车拍照”的快速观光,也不同于“背包客”似的自助行走,寓教于乐的方式是研学游最主要的旅游形式。论坛中,与会专家纷纷阐述自己对研学游与水木童话小镇产品开发的见解以及定位。
论坛中孔子研究院副院长陈晓霞讲道,研学旅行不是简单的“学习+旅游”,而是把一个主题在旅游过程中由始至终地体现出来,通过多种多样的游玩、娱乐的形式达到提高学生在科学知识、智力能力、情感与意志、个性心理等方面能力的目的。因此,开发研学游产品应围绕着素质教育和文化知识学习的主线来展开,注重知识性的同时,还要增强实践性。陈晓霞还特别提到,开发乡村研学游,要立足孔孟之乡,运河之都的文化特色,策划具有任城特色的研学旅行产品,彰显水木童话品牌文化个性。“不要把研学旅行简单理解为是春秋游、科普游、红色游、第二课堂,学校教育是多方面,人才培养是多维度,自然和社会更是多姿多彩的,知识探究、能力培养、情感体验、人格塑造等目标都可以尝试在旅行生活中去实现。”陈晓霞说道,诸如在园内开展园艺、植物、考古等科学学习项目,进行插种、扦插、嫁接、压条、修剪等活动的学习,植物外观设计项目、民俗采风等。据有关专家估算,我国学生总人数达到2.16亿人,学生平均出游天数约为5.5天,出游人均每天花费约77.5元,按10%的学生出游计算,即逾2000万人,一年旅游花费总计可达92亿元。
让孩子在原生态的环境里学习研学旅游是以学习知识、提高能力、素质和修养为主要目的,以观光娱乐为次要目的的一种寓教于乐、寓学于游的旅游活动。“研学旅游产品与其它旅游产品不同的是,其他旅游产品只考虑满足游客休闲娱乐的需要,而研学旅游产品必须是内容产品,产品的内容必须满足研学者增长知识、提高能力、提升素质的需要,研学旅游应‘游’与‘学’兼顾,重视游客的参与体现。”济宁学院文化旅游研究所王传武教授说道。研学旅行是“游”与“学”的结合,“游”为载体,“学”为目的的活动。以枫树主要树种,打造以《水木安徒生童话故事》场景、情节为主要素材的景区。
论坛中,多位学术专家以水木童话小镇为例,就水木童话小镇如何发展研学旅行定位、产品等问题进行分析。
北京哈佛摇篮教育集团董事长潘跃勇先生表示,国外均衡、平等、自由、独立的基础教育给了我们新的启发,儿童教育本来就应该是属于自然的,让孩子们在原生态的环境里自主学习,在森林里奔跑,在蓝天白云下自由呼吸,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在大自然中成长是基础教育的方向。把教育与生态相联系,让教育回归自然,回归万物,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够与自然建立多维立体的生命关联,在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中体验生命,尊重生命,学会诗意的栖居,是教育的方向,也是“以世界为教材,引万物入课堂”的教育理念的落脚点!“左手植树,右手育人”、“双轮驱动,双树联动”等一系列创新命题摆在济宁教育、林业、农业各部门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