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讯 俗话说,春有百花,秋有菊。赏菊不一定非去外地,济宁同样有值得你留恋忘返的菊展。又是一年中最绚烂的时节,一年一度的高新区蓼河公园金秋菊花展,又如期与市民见面。与假期出行外地相比,没有了拥挤的人潮、拥堵的车流,也没有高昂的出行成本,取而代之的是满眼姹紫嫣红的菊花。
今年蓼河公园展出菊花约3万盆,近一百个品种,植物造型、菊展小品17组,周围配以各色菊花,烘托欢乐气氛,还将设置品种菊展1处,展示品种菊五十余种,菊龙、菊蝶、菊塔、大立菊、盆景菊等各类造型菊点缀其中,供前来游玩的市民近距离观赏。菊展将持续到11月15日。
壮观花海争奇斗艳
10月16日上午,昨天的秋雨绵绵,给蓼河蒙上了一层轻柔的纱。蓼河公园内,园艺设计师们独具匠心的将形态各异的菊花组合在一起,放眼望去,就可以看到色彩斑斓的白菊花、粉菊花、红菊花等等,有的像绽放的烟花,有的像鲜红的夕阳,也有的秀丽淡雅,有的鲜艳夺目,有的昂首挺胸……朵朵绽放的菊花飘出袭人的清香,整个蓼河公园俨然一片菊花的海。秋雨之后的蓼河公园,许多市民漫步在小路上,一边赏菊,一边合影留念,不时还会遇到手持专业相机的摄影爱好者。
在花展的一隅,有几个孩子站在一朵巨大的菊花面前,摆好了造型;在花展的另一边,一对老夫妻的脸上笑成了一朵花;在稍远的一边,几位年轻的女子在争相自拍……随着照相机“咔嚓,咔嚓”的快门声,一幅幅美好的瞬间被记录下来。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学步儿童,每一位游人的脸上,都看得出对菊花的喜爱。
身背专业相机的李先生,一直在寻找最好的拍摄角度,努力拍出最完美的作品。李先生告诉记者,“昨天刚下过雨,没想到今天来赏菊的人还是那么多。”说着,李先生又换上了一组镜头准备拍摄。“我最喜欢的就是‘花未全开月未圆’的那种状态,因为这个时候有所期待,一旦花完全盛开,等待的必将是凋谢、枯萎。”而李先生也是一位爱菊之人,他说,他也曾在自己家中种植过菊花,也专门请教过专家,但都不太成功,最后还是放弃了。
文人墨客对菊情有独钟
古人借菊花来抒发自己的思想、理念、感情,历朝历代的人们也留下了丰富的赞菊诗词歌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是陶渊明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句。“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这是白居易笔下赞扬菊花孤傲,坚守自我的品格的写照。正所谓“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说的是,在寒冷中傲然而立,只有东边篱笆附近的菊花,金粟般的花蕊初开,让清晨更多了一丝清香。还有南宋爱国遗民诗人郑思肖的借咏菊自励节操:“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也有唐朝诗人元稹回答爱菊的原因,“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历代文人学者中吟咏过菊花的不胜枚举,像唐代的李白、杜甫、白居易,宋代的苏轼、王安石、李清照、欧阳修这些大家都有咏菊之作,一直到元、明、清代不乏其人。所以,菊花一直为文人学者所偏爱,尤以菊名志,定位与众不同、不媚世好,以此来比拟自己的高洁情操、卓然独立和坚贞不屈的高尚品格。
菊花虽然不像牡丹那样富贵,却在秋天盛开了一道独特的靓丽风景,它坚强不屈、高洁优雅,引得无数的文人墨客借物抒情、借物言志,推动着文学艺术的理想追求。“菊,花之隐逸者也”,菊花还有着隐士的文化精神,一方面,中国的文人学者都有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另一方面,这些文人学者在被贬之后或寄情于山水,或因为怀才不遇,将自己的不平、无奈、寂寥之情寄托于山水,以隐居世外来寻求精神的另一种追求。
赏菊的游客也是风景
姹紫嫣红的菊花盆景和栩栩如生的园艺造型,引来众多游客观赏,记录下最美瞬间的同时,也有大煞风景的画面。记者在现场看到,花池、盆景中央区域的菊花保存相当完好,而花池、盆景外围,或者沿路两侧的菊花,都有一些不同程度的破坏,有的菊花被压扁,有的花盆被踢翻,还有的菊花直接被人掰断。在人流量密集的地方,沿路两侧的菊花被肆意破坏,花瓣零零落落散了一地。“搞破坏的一般都是孩子,一旦看到有人在摘花或者其他的不文明现象,我们都及时过去进行劝导,一般孩子的父母都会及时制止。最让我们难以理解的是,有的家长主动把菊花摘下来,送给孩子,这点让我们很无奈。”一位保安对记者说道,“在前几年的菊花展,还有一些市民顺手牵羊,连盆带花一起搬到车上直接就带走了。”
除了对菊花的破坏,乱扔垃圾的行为也大煞风景,损毁了赏菊的美好心情。有些游客将食品的包装袋随意丢弃,垃圾袋、饮料瓶随处可见,烟头到处乱扔……保洁员李女士说,“菊花展期间人流量大增,垃圾一天就得清扫出十多车,今天正好是周末,人流量比平常多出几倍,至少也得清理三十多车,清扫的次数和强度也都比以前增加不少。”
菊花展不仅是一场丰富市民生活的文化大餐,更是一场文明的考验。如果没有市民悉心呵护,这份考卷就不会及格,只有养成“赏而不摘”的良好习惯,才能在这份考题面前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正如大多数市民所做的一样,用手机或相机拍照留念,用这样的方法把美景带走,如那句警示语所说的那样:除了脚印,什么都不要留下;除了美好记忆,什么也不要带走。只有这样才可以不带走花,而留下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