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高铁将以 “高速”缩短地区之间的 “经济距离”,使长三角、京津冀两大经济区域间和沿线城市的融合更深,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会加快流动,从而带动两地和沿线城市经济的发展。京沪高铁在曲阜设立停靠站,必将为我市经济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也必将使济宁与沿线各地旅游业对接融合加速。济宁旅游业必须主动靠前,采取有效措施,找准对接点,全面提升济宁旅游产业的品质和服务水准,力求实现新突破。
从规划编制上对接,实现济宁旅游与高铁牵手。京沪高铁的建成,将会促使资源在更大区域内的重新配置,调整产业布局。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形势下,要以更加开放的意识,摸清家底,搞好调查研究,重点调研如何与两大经济圈旅游产业搞好对接,以推动全市旅游科学布局。要以交通为突破口,修编完善全市旅游规划,重新定位交通体系建设与旅游产业布局的关系,启动济宁市旅游目的地规划修编,高起点完成旅游产业体系规划、旅游服务体系规划、城区和城效休憩带规划以及特色项目规划,为建设旅游功能齐全、设施完善、产品丰富、环境优良、知名度高的旅游目的地绘制蓝图。同时要高效服务,引导企业做好市场一体化的准备,在新的发展空间下重新调整战略,培育核心竞争力。
构建休闲度假旅游产品体系,创新旅游宣传促销方式。高铁对济宁旅游业是把“双刃剑”,交通的便捷,游客选择性增多,旅游业的“择心”现象将日益突出,游客会流向设施完善、产品独特和服务优良的旅游目的地。为此,济宁要发挥孔孟文化优势,以旅游者需求为出发点,打造“孔孟文化旅游区”、“运河文化旅游区”、“微山湖休闲度假旅游区”和“水浒文化旅游区”等四大旅游区,构建“孔孟文化圣迹”、“水泊梁山”、“武氏祠汉画像石”、“大运河遗产廊道”、“宝相寺佛牙舍利”和“北方水乡微山湖”等六大魅力品牌产品体系,开发成一条“中华传统文化旅游线路”,让中外游客全面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深度挖掘、创新培育,加快开发建设一批满足高端消费的保健康体、湿地养生、河湖游艇、商务会展等高端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加快开发一批能适应大众休闲需求的城效休闲、小镇休闲、湿地休闲、湖泊休闲、山地休闲、森林休闲、乡村休闲等系列旅游产品。加快微山湖、北湖等旅游度假区建设,积极推动城郊旅游发展,规范提升乡村旅游。多渠道、多形式开展旅游区域合作,联合推出“山水圣人”、“山海圣人”、“齐鲁文化”、“水浒旅游”等旅游线路,打造具有鲜明特点的跨区域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同时,创新旅游宣传促销方式,从旅游市场上对接,创新旅游宣传促销方式,搞好整合营销,增强宣传合力,统一开拓国内旅游市场,共同塑造区域整体旅游形象。要组织专门力量,科学策划和设计出济宁旅游业在国际上的整体形象,要把旅游推介、航空铁路、友好城市、新闻媒体、节会展览等渠道整合协调起来,构筑城市形象推广的主渠道,全面布局,形成国际国内客源市场的梯度开发格局。要精心设计制作代表济宁旅游形象,展示济宁旅游特色,能够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旅游者需要的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的系列宣传品。
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服务质量。济宁旅游应积极推动服务、设施与国际接轨,形成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国际吸引力和开放兼容力。一是构建快速便捷的旅游交通网络。在建设全市快速便捷的城际交通网的基础上,推动通往主要休闲旅游区、旅游集散地、乡村旅游地的公路建设。二是构建务实高效的旅游目的地公共服务体系,积极推动旅游咨询服务、旅游信息化、旅游标准化、旅游厕所、旅游标识牌、旅游紧急救援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三是构建满足多样化需求的旅游接待设施。在加快建设四、五星级等高星级酒店同时,要积极引导发展品牌连锁酒店和度假型、观光型、会议型、农居型、保健型等各种不同特色的主题酒店,加强对旅游社会餐馆和家庭旅馆的指导和服务工作;为适应自助游的发展态势,加快自驾车营地、汽车旅馆、露营营地的建设。四是围绕旅游要素建设,积极发展餐饮接待、商品购物、演艺娱乐等产业,努力消除旅游要素的短板现象。
同时要认识到,吸引游客靠产品,留住游客靠优质的服务,留住投资商靠良好的投资环境。要适应高铁时代高速效率变化,深化旅游行政管理体制与职能转变。要充分发挥非政府机构的作用,进一步推进旅游业发展方式的转变,特别是发挥民间中介组织的作用。要适应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发展要求,制定和完善景区管理的有关法规及服务标准,加强旅游市场监督管理,健全完善旅游景区信息服务、安全管理和服务质量三大服务体系。开展大规模培训,重新研究并出台人才吸引政策。要加大旅游饭店、旅游景区、旅游演艺、旅游餐饮、旅游商品等旅游企业的整合重组力度,在适当时机组建济宁市旅游集团,鼓励旅游企业强强联合和上下游一体化经营。充分发挥我市区位、资源、劳动力和产业基础优势,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推动企业参与京津塘、长三角地区旅游市场分工与合作、竞争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