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七大”提出了文化旅游产业要来一个大发展、大繁荣的要求,邹城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结合“十七大”精神的贯彻落实,必须解决好如何定位、如何突破、如何发展等问题。近一个时期,我们结合实际,认真思考,深入调研,认为解决上述问题,必须写好“控山、治水、修文、造景”这篇大文章,在三到五年内实现“建设旅游名城,打造齐鲁明珠”的目标。
困惑与挑战
近年来,邹城市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快速发展,尤其是通过整合各种资源,先后跻身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省级园林城市之列,有力提升了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可谓发展有声有色,亮点可圈可点。但是,站在邹城新的起点上,学学先进看看周围,就会发现差距、发现落后,从而产生紧迫感和忧患心。
(一)三张“名片”写不出“特色”。邹城拥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省级园林城市等三张“名片”,每一张亮出来,都不乏分量,哪一张打出来,都让人羡慕。可是,我们想要的知名度,盼望的旅游热,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力并不尽如人意。是我们的期望值太高?还是我们的努力出了问题?
换个思路问一问,到外地仔细听一听,也许就会找到答案——
邹城市城市有实力,但缺特色;
邹城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但你们的古城在哪里?你们的历史文化又在哪里?难道说单靠一个孟老夫子、一个孟府孟庙就够了吗?
邹城市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但你们的旅游产业规模有多大?你们的旅游城市功能——吃、住、行、游、购、娱是否完善?
邹城市是省级园林城市,你们的山水园林是否得到了认真的呵护?是否得到了科学的规划和真正的治理?
一句话,我们作出了努力但不够完美,我们有了成绩但可以做得更好,我们有一定实力但没有做出特色。
(二)打“孟子牌”还是打“孟母牌”。孟子与孟母是邹城市最具影响力的古代名人,也是邹城市发展旅游业的核心文化资源。孟子文化有孟庙、孟府、孟林来承载,孟母有三迁择邻等故事来传承。可是,一旦做起旅游来,问题就来了。
打“孟子牌”,用“三孟”来作文章,由于离曲阜太近,与“三孔”同质化严重,发展空间受到抑制,长期以来走不出曲阜的阴影。
打“孟母牌”,用孟母文化来作文章,于是邹城办起了“中华母亲文化节”,题目好,思路也不错,可是认真琢磨一下,就会发现一个大问题——我们缺乏与之对应的旅游产品,三迁祠没有恢复起来,中华母亲苑项目还没落地。
这样问题又转了一圈,表面上看似乎为孟子与孟母孰轻孰重所困,为打“孟子牌”还是打“孟母牌”举棋不定,实际上是一种定位的混乱所致。
(三)邹城的真正优势在哪里。邹城市作为一个县域经济单元,在全国是百强,在全省排第三位,这一骄人的业绩虽然常被提及,但是并没有得到真正认识和挖掘。我们有孟子、孟母、峄山,有“三孟”、“四山”北朝摩崖刻经,但这些都不及我们的城市品牌更有分量、更有影响力。它们在全国同类旅游产品排名里,都没有靠前的名次和较大的优势可言。
邹城的真正优势是我们的城市,最大的品牌也是我们的城市。这一点毋庸置疑。以青岛市为例,工业产品他们有“海尔”、“海信”,旅游有海滨度假系列产品,但青岛最大的品牌仍然是青岛这座城市本身。
思路与出路
困惑引人思考,挑战激人奋进。
我们只要振奋精神,树立信心,科学定位,敢于创新,就一定能够走出一条特色之路、发展之路、腾飞之路。
要把“建设旅游名城,打造齐鲁明珠”,作为新的战略目标;写好“控山、治水、修文、造景”这篇大文章,则是其四大战略步骤。
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无论是一个国家还是一个地区,许多有识之士都看到了城市品牌的巨大价值和发展潜力。
打造一个景点假如是造了一条小船的话,那么,打造一座旅游名城则是造了一艘航空母舰。
邹城有山有水有圣人,有诗有画有文章,有煤有电有资源,有人有才有活力,我们“建设旅游名城,打造齐鲁明珠”,俱天时,享地利,得人和,若能集中三到五年精力,一定能够在省委、省政府开发“鲁南经济带”战略中抓到机遇,率先崛起,成为鲁南、鲁西南耀眼的齐鲁明珠。
明确了“建设旅游名城,打造齐鲁明珠”的战略定位,必须着力在写好“控山、治水、修文、造景”这篇大文章上下大功夫,花真力气。
控山——岗山、铁山、护驾山三山并峙,既是邹城市天然屏障,又是城市绿色之肺,既是三大生态圈,又是三大文化圈,我们一定要站在未来的高度,把“三山”的规划与保护做好。多绿化,多植草,少开发,少造景。看准了再干,规划了再干,条件成熟了再干。
治水——孟子湖、南沙河、因利河,不仅是邹城市的水脉、文脉,而且是城市的灵气所在,必须倍加呵护,倍加珍惜。
孟子湖是两河的源头,也是邹城市未来的战略水资源,应以涵养水源、保护水质、维护生态为主。
南沙河、因利河润泽城市东西,既是风景带、旅游带,又是文化带、休闲带。目前南沙河治理规划好,力度大,起点高,因利河治理也要循此推进,早出成效。
上述一湖两河治好了,不仅惠民利民,而且也为名城建设奠定了基础。
修文——孟府孟庙文化区是最能体现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特色的平台,是城市形象和品位的有效载体,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物质体现,必须高点起步,统一规划,综合治理。
邹城旅游是一以文化旅游为主、自然旅游为辅的综合格局。全力打造历史文化名城,必须依托孟子文化、孟母文化作文章,以“三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目标,以改造两孟周围古城环境为突破口,恢复建设南城墙及旧城南门(崇教门)、子思祠、孟母三迁祠、子思书院、孟母断机堂,建设“明清古典民居——民俗艺术博览园”文化旅游项目,重现古城风貌,使之与孟庙、孟府连为一体,营造庄重典雅的文化旅游空间。
造景——融合自然与文化,加快推进峄山风景区重点工程建设。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峄山风景区建设工作,为加大开发建设力度,凸显峄山文化和自然优势,将峄山风景区整体开发工程列为全市重点工程之一。从2006年初投资约7000万元启动了峄山风景区重点建设工程。目前已基本完成京福高速公路峄山连接线建设、峄山水电上山工程、峄山度假村建设等工程,目前正积极实施新山门广场和停车场、上山盘道、透明围墙、地质博物馆、白云宫和太平兴国寺恢复建设等工程。同时,加快推进峄山国家地质公园建设。届时,一个新的峄山将展现在游人面前。
实施“生态邹东”发展战略,开展生态观光游。我市东部山区生态旅游资源丰富,为加速“生态邹东”旅游开发步伐,市委、市政府决定成立十八盘风景区管理委员会,将十八盘山、五宝庵山、狼舞山、鸿山、凤凰山等自然生态资源整合开发和建设,以“十八盘山香雪海,百里邹东山水清”为主题的“生态邹东游”活动全面启动,力争用3至5年的时间把十八盘山风景区建设成为鲁南第一生态旅游产品。
以“孟子故里读孟子,谋事做人平天下”为主题,全力打造“孟子故里——修学之都”的旅游品牌。邹城市历史渊源流长,以孟子为主体的儒家文化和以孟母为代表的母教文化独具特色,尤其是近年来国内外掀起了一股修学热,凸显出未来旅游发展的新趋势。在保护好历史文化遗存的前提下,最大限度使隐性文化显性化,使在地下、书本里的文化,走上来、走出去、活起来,使之变为可视、可读、可消费的文化旅游产品。形成“看在曲阜,学在邹城”的大格局,实现邹城儒家文化游的历史性大跨越。同时围绕母教文化和孟母文化,利用“母亲节”联动效应,新建“孟府感恩馆”、“孟府养生堂”、“孟母教子馆”,挖掘整理“孟母教子经”,扩大修学游影响;继续抓好与中国人民大学、山东大学的联合办学,利用名校名师资源,提升邹城市修学游旅游品牌的影响力,把“孟子故里修学游”打造成为邹城市旅游的“金字招牌”。
问题与建议
综合以上分析,邹城市“建设旅游名城,打造齐鲁明珠”不仅是可行的,而且还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需要着力解决以下五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建设旅游名城,打造齐鲁明珠”首先必须解决思想观念和思想认识的问题。①必须确立旅游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只有站在全局的高度来审视和研究邹城市旅游产业的地位和作用,只有用全新的理念、用文化的视点来重新谋划和完善旅游名城形象的打造,只有将旅游与文物、文化、交通、商贸、城建等统筹考虑、搞好结合,邹城市的旅游名城建设才能实现新突破,得到大发展。②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旅游名城的培植和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从整体旅游定位、制定发展规划,到培育旅游市场主体、整合各方力量、优化外部环境等,都需要依靠政府主导和推进。③必须着眼长远,持之以恒。发展旅游产业不是一劳永逸、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做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需要有一个较长时间的培育期才能进入良性循环。
二是进一步加强对旅游建设的领导。近年来邹城市高度重视旅游事业的发展,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使我市旅游名城建设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随着重点项目增多,工作难度相对加大,建议成立市文化遗产管理委员会,积极协调市直有关部门和镇街政府,着力解决旅游名城发展中环境不优、重大建设项目环节多、进展慢等问题,在全市形成建设旅游名城的合力。
三是高点定位,做好旅游名城发展规划。要牢牢把握规划先行的原则,立足高境界、高起点、高标准,确保制定一个具有科学创新意识、发展前景广阔、符合邹城实际的旅游业发展规划和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推进旅游名城建设科学发展。
四是进一步加大旅游宣传投入力度。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对地方经济具有极大的拉动作用,近年来我国各地高度重视旅游产业的发展,纷纷加大宣传投入力度,旅游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近两年来我市旅游重点工程建设全面展开,旅游基础设施得到逐步完善和提高。但旅游宣传、市场开发投入相对较低,仍处在小打小闹的阶段。建议邹城市进一步加大旅游宣传投入力度,通过有效宣传推广,让更多的海内外朋友了解、认识孟子故里丰富的文物旅游资源,树立孟子故里良好的城市形象和旅游形象,吸引更多的游客来邹城观光做客。
五是实施旅游区域合作和联动发展。邹城市邻近两大世界文化遗产泰山和“三孔”,在山东省著名旅游中心城市泰安市和曲阜市的250公里范围之内,周边还有以殷始祖微子、铁道游击队和微山湖而著称的微山县,以替天行道的英雄好汉而传世的水泊梁山。因此,邹城市旅游业的发展应依托泰安、曲阜、微山等周边区域,在资源共享、互送客源、共同宣传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合作,共推旅游产品、共建旅游线路,形成联动发展的机制。
(作者系邹城市文物旅游局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