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讯 近年来,济宁市泗水县将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推进城镇化、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举措来抓,在实施村庄建设、环境整治的同时,通过多元投入,一批具有鲜明特点的特色村庄应运而生,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美丽乡村新风貌。
因地制宜,规划先行。发掘农村优势,通过规划、建设和管理,改进村庄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形成县、镇、村有机结合,相互补充的良性格局。发展供水、供气、交通等公共服务的一体化。突出产业差别、水源保护、山区平原或历史文化等因素,避免千村一面。选用技术人员力量强的编制单位规划编制,充分尊重群众的意愿,听取群众声音,收集全、收集好基础资料,把村民商议和同意的事项作为规划编制的着力点。
注重特色,追求创新。围绕打造观光旅游、传统文化、生态宜居,着力抓好主导产业培育。借助泗水生态和文化资源优势,全力打造东部泉水文化、南部生态农业、西南部圣源文化、北部龙凤幽谷四大特色景观带,形成了王家庄民俗村、南陈家庄等一批特色鲜明的村庄,打造了“梅花节、桃花节、杏花节、梨花节、槐花节”五大赏花会,建设了尼山圣源书院、古卞国博物馆等一批文化产品,充分彰显了泗水县特色。注重产业发展对美丽乡村建设的支持作用,泗张镇在美丽乡村示范区发展了万亩桃园、樱花基地、万紫千红生态养生旅游度假区等一系列旅游产品,带动了周边村庄的经济发展,提升了景观效果。柘沟镇在美丽乡村示范区规划建设了陶文化产业园,扶持美丽乡村建设。广大农民依托泗水县丰富的自然资源,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创建了农家乐、观光采摘园,丰富了美丽乡村建设的内涵。
示范带动,整合资源。各镇(街道)结合自身实际,划定村庄开展美丽乡村示范区建设。在示范点的选择上,因地制宜,强化区域辐射带动的作用,以美丽乡村建设为突破口,先行实施,示范带动,为全面实施乡村风貌建设提供出可推广、可复制的模版。并将有关政策性资金捆绑使用,集中投入,引导社会性资金参与投入到乡村风貌建设中,确保投入一个、成功一个、见效一个,发挥政策性资金的最大效益。深入发动群众,群众是村庄建设的主体,全民参与是关键,通过发放倡议书等形式广泛宣传和发动群众,最大限度地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力促广大群众形成工作合力。做好结合文章,将美丽乡村建设与村庄风貌建设、驻村联户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形成全社会共建美丽乡村、共同打造村庄风貌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示范村的引领带动作用,以点带面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彰显了新时期的农村新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