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曲阜市大型原创舞剧 《孔子颂》正在紧张排练,杏坛剧场改造工程正如火如荼,这是该市文化产业发展的又一新举措。近年来,该市紧紧抓住文化产业发展繁荣的机遇,大力推动文化品牌与资本、创意等市场要素的对接融合,把文化资源优势变成经济发展强势,2008年,该市文化产业实现增加值8亿元,增长11.5%,占GDP比重达4%。今年1至5月份,仅游客接待就达310.2万人次,实现旅游社会收入9.05亿元,旅游就业占城市人口的六分之一。文化产业正以其强大的渗透力、推动力和散发力,激活和推动曲阜经济快速持续发展。
整合资源变“优势”为“胜势”
为打破单一的“三孔”旅游格局,该市确立了“三孔、四山、两城”文化旅游新框架,着力打造“城里看庙、乡镇休闲、全城旅游”新格局,提出“以孔子文化品牌为依托,以重大文化项目规划建设为重点,以旅游、会展、演艺等文化产业为内容,建设以现有城区和未来城区为中心的文化产业核心区”的思路。投资十亿元,用三年左右时间将区域内的单位和居民逐步迁出,再现明故城历史风貌,将其整体性打造成一个体现儒学精神的文化、旅游主体功能区。特别是随着游客服务(集散)中心的建成,以曲阜为中心辐射鲁西南的1小时旅游圈即将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
策划创意变“小”为“大”
为开辟现代人感受、参与曲阜旅游的新视角,该市立足于把特色做优、精品做强、品牌做响,大力实施景区精品、文化名品、休闲新品 “三品战略”,全力打造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优势,文化旅游资源实现了由 “静”到 “动”的打造。
深入挖掘礼乐表演精髓,着力打造儒家文化演艺品牌。《杏坛圣梦》开创了北方大型露天演艺活动的先河,经过数次改版已成为山东旅游的强势品牌,改变了多年来“白天看庙,晚上睡觉”的传统旅游模式。明故城开城仪式、鲁国古乐表演,孔庙祭孔、尼山祭孔、孔林祭祀仪式,激活了凝固的文化和建筑,景区的吸引力大大提高。文化旅游形态实现了由“传统”到“现代”的延伸。孔子故里修学游、寻根朝觐游、“成人礼”、“开笔礼”、春季祭孔等体验型、参与型旅游项目的推出,开辟了现代人感受儒家文化的新视角。与中华书局联合推出了新的文化品牌——孔子学堂,邀请于丹、葛剑雄、傅佩荣、易中天等知名专家教授举办专题演讲,取得了良好社会反响。该市旅游业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并且呈现出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
文化元素变“单一”为“多元”
曲阜的根基在文化,特色在文化,优势在文化,潜力也在文化。该市因地制宜、科学统筹,规划了“一条文化大中轴线、七大片区、六大基地的发展格局,着力打造多元文化产业品牌。
做大会展旅游业,省文博会、第十九届全国书博会相继成功举办,为曲阜承办大型会展活动积累了宝贵经验。搞好文化节庆,连续举办25届的孔子文化节,集纪念、旅游、文化交流、经贸合作于一体,成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十大节庆活动”之一,节庆产业效益日益显现。做优、做响孔府品牌餐饮业。通过挖掘整理,推出了孔府家宴、孔府喜宴、孔府寿宴系列,孔府菜在国内外的影响不断增强。按照“控制研发关、做活制作关、放开销售关”的原则,推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物复仿制品20大类300余种,开发出以楷雕如意、尼山砚台、竹简论语等传统工艺品为主,以明清饰品、古籍图书为辅的旅游纪念品系列,涌现出金龙阁、御书房等一批优秀文化产品加工制造销售企业。做大、做好孔子书画产业。已审批60多家以书画研究为主的民营非企业团体,主要从事书画创作和销售的画店达近百家,两家专做画框和油画出口的企业产值已近亿元。做活、做优孔子品牌出版印刷业。筹建曲阜孔子文化古籍出版社,突出孔子和儒家文化特色,出版编辑儒家文化系列著作和书籍、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读物和教材、孔府档案整理和出版,走出一条侧重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出版之路。做精、做好孔子文化动漫业。曲阜翼道动漫产业公司已获得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