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革命老区临沂,旅游气息扑面而来。近年来,这个市把旅游业作为优先发展的主导产业来抓,突出“绿色沂蒙、红色风情、文韬武略、地质奇观”四大主题,红绿结合、整体推进,成绩斐然。
临沂市旅游局局长告诉记者:2008年全市接待国内游客2032万人次,成为山东省内接待国内旅游人数突破2000万人次的五个市之一,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4.5亿元;接待海外游客6.54万人次,实现旅游创汇收入1.07亿美元。国内游客接待总量和国内旅游收入分别占全省第5、第6位。旅游总收入154.7亿元,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7.9%。预计2009年上半年,全市接待国内游客1150万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82亿元;接待入境游客4万人次,实现外汇收入2200万美元,实现旅游总收入83.5亿元。
临沂旅游处处彰显着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先后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书法名城”、“中国市场名城”、“中国地热城”、“中国最佳文化生态旅游城市”等荣誉称号。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坚持把旅游业作为全市的主导产业来抓,主要领导亲自讲旅游、抓旅游、解决影响旅游业发展的重大问题。在旅游业的组织领导、政策措施、资金投入、工作部署等方面给予了大力倾斜,逐渐形成了市、县、乡多层次推动旅游业发展的格局。响亮提出了打造“五城”(即:商旅之城、书法之城、兵学之城、地热之城、水上运动之城)的目标。提出了“五抓”的具体要求(即:一是抓景点;二是抓路径;三是抓配套;四是抓推介;五是抓机制)。目前,全市上下已形成了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为全市旅游业的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规划先行打造精品
临沂市立足市场,精心策划建设一批“小而精、大而特”的旅游项目,加快了由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的转化。
以红色旅游为政治品牌,打造沂蒙红色之旅主打产品。截至目前,全市红色旅游规划开发建设项目24个,计划总投资8.91亿元。已建成并对游客开放营业的红色旅游景区10个,其中国家A级红色旅游区6个(4A级2家,3A级1家),共完成建设投资4.05亿元;在建红色旅游项目2个,已完成投资2200万元。2008年已建成开放营业的红色旅游区累计接待游客871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49.53亿元。“红色旅游”拉动了“红色经济”。“红嫂”、“沂蒙六姐妹”、“拥军鞋”、“拥军煎饼”,这些当年革命的见证经过精心包装都成了响当当的产品品牌。目前,临沂“红色”品牌的产品已达数百个,涉及上百个门类,带动起数十万人走上致富路。
宣传促销开拓市场
近年来,临沂市坚持以市场开发为先导,以国内旅游市场为主攻方向,大力实施国内、入境两个市场并举、区域联合、突出重点、全力打造品牌的市场开发战略。
一是加强宣传,提升品牌形象。连续两年在央视1套《朝闻天下-媒体广场》播出临沂旅游整体形象宣传片,社会反响强烈。精心制作了《临沂旅游指南》等系列旅游宣传品,对临沂旅游政务网和临沂旅游信息进行了改版,扩大了临沂旅游的对外影响力。同时,在市区利用6块大型电子显示屏,26块出租车停靠点广告位和400个楼宇电视集中展示山东旅游整体形象和临沂旅游整体形象。
二是强化推介,实施奖励政策。为进一步激活地接旅游市场,市旅游局、市财政局联合出台了《临沂市旅游奖励办法》,主要对组织旅游专列、包机、入境组团、汽车团队、自驾游等形式来临沂旅游的市外组团旅行社按照一定标准和程序,给予奖励。该办法的出台,引起了各地旅行社的极大兴趣,纷纷表示组团来该市旅游。
三是拉动内需,开展促销活动。为应对金融危机等不利因素影响,临沂市启动了“临沂人游临沂”旅游优惠促销活动和“游山东逛沂蒙回老家过大年——临沂春节旅游惠民活动”,通过一系列优惠措施,激活了全市冬季旅游市场。今年3月,临沂市旅游局、临沂市蒙山管委会在济南泉城广场举办了 “2009山东万人免费游蒙山”活动,引发了济南市民来临沂旅游的热潮。同时,为迅速启动春季旅游,市旅游局举办临沂市草莓采摘节、河东区沂州海棠旅游节、兰山李官桃花旅游节、平邑梨花旅游节、蒙阴桃花旅游节等节庆活动,激发了市民的旅游热情,掀起了春季旅游的热潮。
四是准确定位,开拓重点客源市场。自今年3月中旬开始,由市旅游局牵头,组织各县区旅游局、相关旅游景区、旅行社和旅游星级饭店等兵分四路赴省内、京津冀、苏豫皖、长三角四大目标客源地的42个城市进行大规模的宣传推介,并先后在北京、济南召开了《蒙山沂水》大型水上风情歌舞专场旅游推介会。以“政企结合、联合推介、捆绑营销”为方式,最大程度地整合了优势资源,形成了宣传合力。同时以推出奖励政策、投放媒体广告、《蒙山沂水》大型水上实景风情歌舞专题推介等为具体手段,大大增加了市场促销的卖点和吸引力,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果。据不完全统计,仅3月份开展集中宣传推介活动至五一,全市已接待外地游客团队3030个,团队游客113641人。临沂旅游迎来了发展的新高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