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讯 国庆期间,邹城峄山风景区着力提升形象、完善设施、包装景点、推出活动,多措并举擦亮峄山旅游新品牌,十一期间共接待四方游客近20万人,实现景区收入与游客接待量双飞跃。
新游线成主线 新景点醉游人
立足争创5A级旅游区和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打造大峄山二日游格局,峄山风景区于今年全力推动“山、城、园”主体工程建设,其中,山上生态休闲线、奇石景观线、文化峄山线和仙山祈福线四条游线全线连接,有效串联精品节点,差异化旅游元素也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进一步提高了景区的承载力和观赏性。据统计,国庆第二日,从新东门登上峄山的游客已经超过了西山门,新推出的游线正式“转正”。在山上,对白云宫、东宫遗址片区恢复工程全面扫尾,文昌殿、关圣殿、南天门、元辰殿、三清四御殿、三圣阁相继完成塑像,举行了开光仪式,东宫、南华观恢复也具备了游览条件,一座座蕴涵浓厚峄山文化元素的古建筑重现了峄山道教夕日的盛景,让游人目不暇接,醉游其中。
基础设施再提升 畅游峄山更轻松
“峄山的石头没有根”,由于峄山自身的奇石景观特点,缺水、缺电、缺路一直是景区的短板,既影响了游客游览舒适性,又增加了安全隐患,国庆期间也是屡屡接到关于这方面的投诉。景区依据规划对山上盘道进行了全面复修,建造了五华峰高空木栈道,使“天堑”变通途,安装了仿古式全新导引指示系统,配备了200余个生态分类垃圾箱和150余个木质休憩座椅,建设了水冲式环保厕所7处,新建10处观景平台,提升了盘龙洞、妖精洞、孤桐书院、春秋书院等景观节点。另外,投资1300万元在山顶核心区域建设完成了白云宾馆,打造鲁西南第一家融入道家养生理念的,集养生、休闲、度假、会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高端度假宾馆,设有高中低档客房、会议室、接待室、自助餐厅等设施,环境清幽典雅,奇峰异石相映,使夜宿峄山不是梦。在山下,11.6公里的环山滨水绿道像一条环绕峄山的红丝带,是骑行者的天堂,户外爱好者的乐园。为解决重大节假日停车难,易拥堵的旧状,景区先后建设完成了东西两处生态停车上,特别是东山门停车场,毗邻临菏路,提供生态停车位900个,监控、指引等设施智能完善,从根本上解决了困扰景区的瓶颈问题。景区完成了东山门基础设施配套工程,新建了内御桥、吊桥、检票口等项目,对主入口全面绿化,栽植了高大乔木、观赏性灌木,十一期间设置景观小品,东山门成为进入景区后的第一道景点。
优质服务获点赞 精细管理成亮点
“各位游客,各位游客,现在插播一条广播,请李明轩同学听到广播后到景区游客中心,您的父母在焦急地等待你”,像这样的广播十一期间每天都会响起。景区上下想游客所想,急游客所急,十一之前,先后召开了一次协调会、一次动员会,提出了“服务与秩序也是生产力”的口号,将服务要求与工作责任落实到每一位职工身上。在国庆期间,所有职工一律统一服装、挂牌上岗、微笑服务,从游客停车开始到游览完离开景区,都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为确保旅游秩序平稳,景区租赁5辆大巴,加上景区的10辆观光车,从东西停车场免费接送游客,杜绝了私自拉客和检票口拥堵,受到了游客的一致好评。据景区调查,国庆期间景区旅游投诉为零,所有游客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文化元素更加多样 精品演艺效果凸显
国庆期间,游客是先“听”到峄山然后再看到峄山的。景区与云山营演艺公司联合,将富含传统特色的演出节目搬到了峄山,在山前牌坊、半山亭、山顶戏楼全天候演出,早上8点30开始,屡次斩获奖项的《峄山开山鼓》、《秦皇封禅迎宾》景区品牌演艺为游客奉献一场感觉盛宴,让游客对文化峄山有了直观了解。随后,“国庆七天乐、激情游峄山”大型民乐汇演正式拉开大幕,二胡独奏《战马奔腾》、豫剧《朝阳沟》选段、京剧《红灯记》选段、民间杂技、反串表演、老歌轮唱等曲目陆续上演,游客们在山上游览时移步观景、休憩听戏,忘记了登山的疲惫。同时,景区大打文化牌,为了将峄山丰厚的儒学、宗教、帝王、梁祝、邹鲁文化近距离的展现给游客,景区在进山口设立大型文化展示牌,介绍峄山文化知识,在全山导播系统循环播放景区介绍,在游客中心、商店集中播放峄山文化宣传片,导游在讲解时也穿插文化元素。游客到达白云宫后,更能近距离的感受中国古建筑的独特魅力,在雕梁画栋间留恋忘返,在道乐袅袅中深度体验“文化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