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讯 “一法一条例”实施以来,济宁全市旅游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旅游强市建设为主线,以学习宣传法律为手段,以加强队伍建设为基础,依法治旅,依法兴旅,全市旅游产业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好势头。
全面形成贯彻实施旅游“一法一条例”的整体合力。加大对旅游“一法一条例”的宣传力度,进一步营造依法治旅、依法兴旅的社会氛围。召开高规格的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大会,组织各级各部门认真学习贯彻《旅游法》。出台了《关于推进旅游业跨越发展加快旅游强市建设的意见》、《推进旅游业跨越发展加快建设旅游强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4—2016年)》两个纲领性文件,进一步深化细化全市《旅游法》落实措施。
市、县两级将学习宣传《旅游法》列入中心理论组专题学习内容。一方面,加强对旅游行业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全面促进依法行政,坚持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分期分批组织人员参加省市《旅游法》、《山东省旅游条例》培训班,培训人次达到200余人次,增强了执法人员学法守法、依法行政的观念和能力。另一方面,以旅游景区、星级酒店、旅行社、农家乐等旅游企业人员为培训重点,邀请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山东省旅游规划设计院专家对旅游管理者和导游员培训,累计培训从业人员2300人次,积极引导旅游企业及从业人员恪守职业道德,依法维护自身权益,诚信守法经营,在全市营造了学习《旅游法》、贯彻《旅游法》的良好氛围。
全面贯彻落实旅游“一法一条例”。坚持依法兴旅,依法治旅,大力推进旅游法制建设,健全配套制度和工作机制。加大财政投入力度,设立了“旅游产业发展引导资金”,用于支持规划编制、项目建设、宣传推介等旅游重点工作,并按照上一年GDP万分之零点五的比例逐年增加资金额,今年已达到2500万元。设立了10亿元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基金”,列入全市产业发展基金五大板块之一,全力推进旅游产业资本化运作。完善综合协调机制,成立了市长挂帅、四大班子分管同志任副主任、29个市直部门一把手任成员的济宁市旅游产业发展委员会,定期召开全体成员会议,专题研究、协调旅游热点难点问题。各县市区也将旅游工作纳入重要日程,实施了指挥部工作体制,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推动旅游工作。
加快资源开发利用,深入实施文旅融合发展战略,设计包装了国学经典研学游、文化经典体验游、圣地乡村生态游等3大系列14大主题33条线路产品,赴重点客源城市实施了旅游精准营销。整合微山县、鱼台县、太白湖新区三个县区的5个重点景区资源,启动了微山湖国家5A级景区创建工作。积极对接大型旅游商,先后与中青旅、港中旅签署了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实施了旅游惠民工程,在全省率先推出济宁旅游惠民一卡通“电子年票”,市民持二维码即可畅游全市23个重点景区。
加快发展研学旅游,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修学游发展打造全省修学游先行区的实施意见》,策划包装10大主题产品,提升完善研学基地26个,储备命名专业人才500余名。2014年以来,全市共接待研学游团队5000余批次,接待游客超过1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5亿元左右,举办孔子大学堂、国学班等主题班6000余期,受训人员近20万人次,有效弘扬了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实施美丽乡村游工程,出台了《济宁市乡村旅游示范单位评定办法》,编制了县域乡村旅游规划,制作了《家在济宁》济宁乡村旅游系列宣传片,84个村1525户完成改厕改厨“双改”工作,累计发展县域乡村旅游培训基地10个,培训从业人员1000余人,带动农民就业近80万人。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实施了旅游厕所三年改造提升工程,计划利用三年时间新改建旅游厕所680座。
加强旅游信息平台建设,“智慧旅游”项目纳入全市“智慧城市”建设一期工程,无线WIFI覆盖系统、旅游应急管理系统、多媒体信息查询与发布系统等十大系统扎实推进。运用微信、微博、手机移动网站和PC版旅游网站等新媒体,积极向游客展示济宁旅游资源和线路产品。“12301”旅游服务热线累计接听电话1917个,游客满意率100%。
全面创新旅游执法方式。完善旅游行政管理机制和执法检查机制,以“一法一条例”为依托,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强市场执法监管。建立了市直部门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定期开展旅游安全联合检查、文明旅游、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打击虚假广告、强买强卖、出售假冒伪劣商品等欺诈和不正当竞争行为,自《旅游法》颁布实施以来,市县联动开展大规模集中检查7次,开展了旅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百日行动”。检查旅游企业210余家,责令改正旅游企业不规范行为50余次,向31家违规经营旅行社下达了《责令整改通知书》,处罚旅游企业4家,罚金47000元,处罚导游12人次,取缔无资质门市部6家,为游客挽回损失数十万元。
完善旅游安全保障机制。认真落实旅游安全属地责任,层层签订旅游安全责任书,层层落实安全责任,实施了景区流量控制制度,制定了《旅游安全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定期举行旅游安全演练,旅游企业安全意识有效提高,近年来未出现重大旅游安全事故。在《济宁日报》、济宁旅游政务网、济宁电视台等媒体公开曝光违规和不诚信企业。组织旅游企业开展旅游便民服务进社区活动,在全社会大力倡导文明旅游。在全省率先委托济宁学院作为第三方机构开展了游客满意度测评工作,每季度对外公布《游客满意度测评报告》,游客满意度逐年提升,目前游客满意度指数达到81.41,处于“满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