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讯 从曲阜石门山景区入口的“石门胜迹”牌坊开始,一条平坦的乡村柏油路,在绿树掩映下延伸到石门山脚下,两旁散落着大樱桃、葡萄、板栗、核桃等特色家庭农场和采摘基地。不经意间融入到这田园般的环境里,让人归于平淡,流连忘返。这是曲阜新打造的“文化国际慢城+美丽乡村游”复合型旅游产品。
今年3月12日,曲阜正式拉开了建设中国第一个文化国际慢城的序幕,以位于曲阜城市北部的九仙山和石门山这“两山”所辐射的区域为重点,以山、水、田、村“四要素”为生态格局,构建慢生态、慢生活、慢旅游、慢交通四大生态系统,打造田园牧歌式的宜游、宜居、宜业环境。
美丽乡村建设有利于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特别是把吴村镇、石门山镇两个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建设与文化国际慢城建设融为一体,做到整体保护、兼顾发展,赋予美丽乡村建设新的理念模式。美丽乡村,不仅要顾面子,更要顾里子,要真正让老百姓感到实惠,过得舒心、安心,才能真正算得上是美丽乡村。曲阜目前推行的“五+X”生态文明村建设标准,“五”即“五化”,包括硬化、净化、亮化、绿化、美化;“X”即建设服务型基层组织。曲阜还建立健全了城乡环卫一体化体制,推进农村“一池四改”、农村污水处理,实施城乡大绿化和“村村亮”工程,将全市2248公里农村公路全部纳入日常养护和保洁,新安装路灯1.12万盏,升级改造路灯2180余盏,全市405个村全部实现“主街有路灯、夜间常亮化”。
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全市大力推进法德一体化实践,做好传统文化与社会治理结合文章,充分挖掘传统文化中“礼之用,和为贵”等思想精髓,全覆盖建立孔子学堂、“和为贵”调解室等,通过悬挂传统儒家学说标语,营造出“以礼相让,以理服人,以德教人,德法融合”的和谐氛围。
“美丽乡村”建设,富民是根本。曲阜立足农村长远发展,把美丽乡村建设的核心锁定在“农民增收”这一关键点上,着力把建设“美丽乡村”与“深化产业融合”同步谋划、同步推进,让农民切实享受到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
坐落于九仙山脚下的“吃亏是福”孔子学苑,以建设中国最大的优秀传统文化高端企业家培训及自然农耕体验基地为目标,在壮大生态观光旅游农业及增加农民收入方面发挥着典型作用。自然农耕体验基地是学苑的一个主打和亮点项目,在市里的引领下,学苑专门组建了农业公司,这让当地的老百姓一个月就能轻轻松松地增加近2000元的纯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