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小长假之际,出游的人们开始增多,一些旅游景区门票价格酝酿上涨,部分地区的景点上涨密集引发热议。23日,国家旅游局表示将推进景区门票价格改革。对此,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宋瑞表示,要达到预期效果,旅游部门还需对不同类型的景区门票定价制度做出系统性安排。(3月25日中新网)
和公众预料中的一样,就在清明节还未到来之际,很多景区还是放出了上调门票价格的消息,春节涨价,清明节涨,中秋国庆节涨,这些景区就没有不涨价的时候吗?每年到了景区门票的“涨价季”,就会有媒体和专家站出来批评这种行为,虽说关于景区门票涨价的话题是老生常谈,不过在笔者看来,咱们不能因为“常谈”而放弃继续谈下去。景区门票价格的调整事关游客切身利益,如果任由“逢节必涨”这种歪风继续吹下去,必将伤害到公众外出旅行的积极性,并进而减缓旅游经济的发展脚步。
每当景区门票涨价之时,就会有声音批评景区管理方唯利是图,在笔者看来,只把板子打在这些人身上有失公允,因为门票涨价权力并不完全掌握在他们手中。无论是名山大川还是名胜古迹,其开发经营权基本上都被各地政府掌握,而景区管理单位只是政府的派出机构而已,其所能行使的权利和义务只是“维持景区的正常运转”这一项。所以,要想遏制住“逢节必涨”的歪风,关键还是要看地方政府的态度。
过于依赖“门票经济”类似于杀鸡取卵,笔者认为,要想让景区门票价格的调整方式科学合理,首先就得依靠地方政府主动自觉。旅游产业是一个能够创造大量财税收入、就业岗位和社会效益的产业,而“门票经济”的作用却只能停留在增加财政收入这一个方面。所以,地方政府应该把眼光放长远一些,通过加大配套消费(吃、购、娱、住等延伸服务)的方式拓宽旅游收入途径,而不是只用上调门票价格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当然,如果仅仅依靠地方政府自觉,那也不会取得特别好的治理效果,所以,还要营造出一个政策环境。发改委、国家旅游局等相关部门制定相应政策,限制各地政府上调景区门票价格。虽然多部委针对景区门票上涨的问题发出过“禁涨令”,不过,因为缺乏相应的惩戒手段,这些政策规定并没有发挥多少威力,在执行过程中大打折扣。所以,笔者认为,要想遏制住“逢节必涨”的风气,不仅需要旅游部门制定相应的门票定价制度,相关部委也应该参与进来,明确对违规景区的惩罚措施,比如增加景区降级、罚款和暂停迎客等处罚手段,如此,才会让某些地方政府有所顾忌。
和公众预料中的一样,就在清明节还未到来之际,很多景区还是放出了上调门票价格的消息,春节涨价,清明节涨,中秋国庆节涨,这些景区就没有不涨价的时候吗?每年到了景区门票的“涨价季”,就会有媒体和专家站出来批评这种行为,虽说关于景区门票涨价的话题是老生常谈,不过在笔者看来,咱们不能因为“常谈”而放弃继续谈下去。景区门票价格的调整事关游客切身利益,如果任由“逢节必涨”这种歪风继续吹下去,必将伤害到公众外出旅行的积极性,并进而减缓旅游经济的发展脚步。
每当景区门票涨价之时,就会有声音批评景区管理方唯利是图,在笔者看来,只把板子打在这些人身上有失公允,因为门票涨价权力并不完全掌握在他们手中。无论是名山大川还是名胜古迹,其开发经营权基本上都被各地政府掌握,而景区管理单位只是政府的派出机构而已,其所能行使的权利和义务只是“维持景区的正常运转”这一项。所以,要想遏制住“逢节必涨”的歪风,关键还是要看地方政府的态度。
过于依赖“门票经济”类似于杀鸡取卵,笔者认为,要想让景区门票价格的调整方式科学合理,首先就得依靠地方政府主动自觉。旅游产业是一个能够创造大量财税收入、就业岗位和社会效益的产业,而“门票经济”的作用却只能停留在增加财政收入这一个方面。所以,地方政府应该把眼光放长远一些,通过加大配套消费(吃、购、娱、住等延伸服务)的方式拓宽旅游收入途径,而不是只用上调门票价格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当然,如果仅仅依靠地方政府自觉,那也不会取得特别好的治理效果,所以,还要营造出一个政策环境。发改委、国家旅游局等相关部门制定相应政策,限制各地政府上调景区门票价格。虽然多部委针对景区门票上涨的问题发出过“禁涨令”,不过,因为缺乏相应的惩戒手段,这些政策规定并没有发挥多少威力,在执行过程中大打折扣。所以,笔者认为,要想遏制住“逢节必涨”的风气,不仅需要旅游部门制定相应的门票定价制度,相关部委也应该参与进来,明确对违规景区的惩罚措施,比如增加景区降级、罚款和暂停迎客等处罚手段,如此,才会让某些地方政府有所顾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