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讯 近日,随着邹城市创建的“蓝陵桃花源”、“中心草莓园”、“铁山公园”三个AAA级旅游景区;“鸿山景区”、“三仙山景区”、“绿鑫春生态园”、“梨杭景区”、“越峰山景区”、“狼舞山景区”、“金刚山工业旅游景区”七个AA级旅游景区检查验收的完成,实现了全面完成邹城市旅游业年度突破发展的重大决策目标。
结合往年的成功创建,邹城市已拥有AAAA级景区两处、八处AAA级旅游景区、七处AA级旅游景区。初步形成了以国家A级旅游景区、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强乡镇、特色旅游村、精品采摘园为主要载体,以观光、休闲、度假、养生为主要内容的旅游大格局的优秀旅游城市。同时,以“邹东深呼吸”为品牌的乡村旅游知名度也不断提升。但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多元化休假制度日渐完善以及旅游者消费观念的不断提升,我国旅游市场正经历着结构性升级,传统的观光旅游逐渐退出市场垄断地位,代表现代旅游价值取向的乡村旅游正在成为当今旅游市场新的热点。在当前认真贯彻落实“十八大”和中央、省旅游工作会议精神的指导下,把握发展规律,力争率先实现多元化发展的突破,把如何加快乡村旅游发展,推动邹城市旅游业再上台阶,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为做好“乡村旅游”这篇大文章,邹城市聘请了国内知名的旅游规划专家团队,通过多次实地考察,充分结合各旅游景区及周边资源环境,精心编制出合理规划。经过充分论证,分别依托峄山为核心景区开发建设了环峄山周边,集生态观光、特色水果采摘、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邹鲁生态园区;依托蓝陵桃花源、凤凰山等景区,着力打造出花果飘香的“万亩桃园”、“大樱桃采摘基地”、“树莓采摘基地”等一批优质精品采摘园区;依托中心草莓园、绿鑫春生态园、鸿山、三仙山等景区着力打造了集生态观光、休闲垂钓、绿色餐饮、农业科研为一体的生态科技农业旅游区;依托凤凰山、狼舞山、五宝庵山等景区结合小彦村、上磨石村、北齐村、小莫亭村、老龙湾等村的“美丽村庄”建设,整合优质资源合力打造了一批集民俗观赏、农事体验、农产品销售、农家乐餐饮等功能的特色旅游村、乡村旅游驿站等综合服务区域。
随着邹城乡村旅游在旅游发展中呈现出如火如荼的燎原之势,涌现出了一批乡村旅游依托A级景区发展带动“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的成功范例,获得了游客和广大群众的广泛认同。
乡村旅游的开展改善了村镇面貌,使农村变的更美。峄山镇的峄山街村、香城镇的尖山村、大束镇的水河村等依托特色旅游村的创建,推动了村庄环境的净化、美化。城前镇依托蓝陵桃花源A级景区的建设结合旅游强乡镇的创建,加强了镇区综合整治,完善基础设施,改造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蓝陵古镇旅游街区。石墙镇上九山村把一片已多年无人居住的旧村庄,依托A级景区建设、结合特色旅游村的创建,通过集中推行古民居保护与改造、生态环境修复,建成了独具特色的“石屋古村落”旅游景区,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田黄镇的杨峪村通过特色旅游村的创建,充分发掘民俗文化、有机农产品种植、采摘等活动大力开展旅游,使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A级景区建设及乡村旅游的开展带动了产业升级,促进了农业的更强发展。城前镇的越峰村、石门村,石墙镇的上九山村都是偏远的山村,经济规模小,交通不畅,信息闭塞,村里青壮年劳动力都靠外出打工挣钱,留在村里的都是老弱妇孺,通过越峰山景区的建设、上九山古村落景区的建设,乡村旅游开展的红红火火,越来越多的村民回村发展,唤起了在外打拼的青年人回乡创业的热情,他们依托乡村旅游发展开办农家乐、种水果、搞加工养殖土特产品,极大改善了农村产业基础,曾经萧条的乡村不断繁荣,形成了乡村旅游与农业产业互相促进、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
A级景区、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促进了农产品销售,圆了农民的更加富裕梦。据了解,2014年到峄山镇、中心店镇、香城镇、张庄镇、城前镇、石墙镇等开展乡村旅游的镇进行观光、游览的游客量急剧增加,且人均消费达200余元,强力带动了农村种植养殖业、农家乐餐饮业、农产品批发零售业的迅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