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山为我国五岳之首,又称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等,名称之多,亦为全国名山之冠。泰山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灿烂东方文化的缩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寄托之地。 1987年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 泰山自古便被视为社稷稳定、政权巩固、国家昌盛、民族团结的象征,历朝历代,无论谁当上皇帝,第一件大事就是朝拜泰山,泰山也因此成为受过皇帝封禅的名山。无论是帝王将相,还是名人宗师,都对泰山仰慕备至。
由于泰山之特殊地位,历代记录文字和专著也甚为可观。笔者查资料,传为汉代人应劭所著《泰山记》当为泰山专著之滥觞,惜其书早已失传,仅在《艺文类聚》、《初学记》等古籍中留下片断。自《泰山记》后至明代,见于著录的仅有北宋刘跂的《泰山秦篆谱》。明代,泰山专著开始大量问世,共有30种之多,其中最著名者当数汪子卿的《泰山志》和查志隆的《岱史》。
到了清代,泰山专著更加繁荣,共计53种,使泰山研究出现了一个全盛时期。其中以聂鈫《泰山道里记》、金棨《泰山志》和唐仲冕《岱览》最为著名。
民国成立到新中国成立前这一时期,泰山专著共计42 种,亦属洋洋大观。如王连儒《泰山游览志》、胡君复《泰山指南》、高宗岳《泰山药物志》、许兴凯《泰山游记》以及王价藩、王次通父子编辑的大型文献《泰山丛书》等。
笔者藏有新中国成立前有关泰山的书刊多种,其中就有胡君复的《泰山指南》和王连儒的《泰山游览志》。
《泰山指南》的作者胡君复为武进(今江苏常州)人。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笔者所藏为“民国十二年二月”,即1923年2月出版。此书为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旅行丛书之一种,书正文前有胡君复的《泰山指南叙》。
全书分为“泰山之名称方位及其高度”、“泰山之山脉”、“泰山重要之历史”、“泰山名胜考”、“支山略考”、“泰安调查录”等篇,最后还附有时人游记和曲阜、济南的名胜介绍。作者称其书“名胜一栏,一宗《述记》……不以因袭为嫌也”。书中这部分内容,大多为抄缀泰山旧籍而成,并无新意。而在调查录中,则记载了当时泰安的工商业、金融、服务、交通、旅游等各行业的情况,其中关于妓院、商店的介绍,不见于他书,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书中有泰山各处景观照片十几帧,均十分清晰。
王连儒所著《泰山游览志》原名亦为《泰山指南》,其初版时间为“民国十一年(1922年)”,再版时间为“民国二十二年三月”,即1933年3月。笔者所藏一册为再版本,版权页上注明:“原名《泰山指南》,增订更名《泰山游览志》。”书由泰济印刷局印制。
此书为介绍泰山风光与历史掌故的著作。5 万余字,分形势、名胜、古迹、金石、物产、侨寓、辨异及杂录 8 个部分。书中指出,“迷信有碍进化,本编注意开通民智,不复假神设教之口吻,助长愚民政策之残焰”,“虚诞之说,贻误非轻,本编玉女修真、李岩自传者概不录”。其观点颇值得称道。作者“据事直书,增广闻见”,使“行游者易以目验,卧游者易以神会”,深受时人好评。书前附有《泰岳全图》、《岱顶图》等手绘影印地图4幅,书中插有照片多帧,但不是很清晰。
王连儒(1871~1944),字雅堂。山东泰安南乡鸡鸣返村人。清光绪年间庠生,后毕业于山东优级师范,曾在泰安、长清、 曲阜等地任教。其长期从事方志和泰山研究,1926年参与《重修泰安县志》的编写,任分纂;1935年修《长清县志》,任总纂;1936年肥城县开设县志局,任总纂。后因时局动荡,仅有《肥城县续修县志序例》存世。
王连儒倡导“学者第一步要竖起脊梁”。他在日军入侵泰安城后,保持民族气节,拒受伪职,弃书籍田产,隐居乡里,5 年不入城。王连儒还准备编著《泰山新志》,但未成,于1944年郁郁而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