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老高,咱周末去哪儿玩?”“去石门山吧,那里风景好,山下面还有樱桃园,刚好带着孩子去摘点儿。”“行不行哇,记得那边路不好走。”“你说的是以前,现在新修的路四通八达,可顺畅着呢。”在曲阜做生意的高谦跟郭晓商定周末带着家人去石门山游山采摘,来一次乡村游。
现如今,在曲阜各旅游乡镇,这样的游客越来越多,一支支夏令营、考察团络绎不绝,自驾游、旅行团、亲子游、修学团或漫步青山绿荫,或体验民俗风情,或品果闻香自采观光。这样繁华的景象在以前可不敢想象。“曲阜作为孔子故里,很多人仅仅知道我们有‘三孔’,其实我们还有很多丰富的旅游资源,但苦于地处偏远乡村,受环境所限,交通不便,相关配套政策也不完善,长期得不到发展,游人寥寥无几。”曲阜旅游局信息中心主任姜会银说道。
这一现象,在近几年悄然改变。曲阜先是打破传统“一把尺子”考核法,创新实行“县域”范围内乡镇主体功能区理念,遵循“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思路,将交通不便,但景观丰富,农业基础好,果树多的吴村、石门山、尼山三个乡镇定位成观光农业主导型乡镇,发挥其资源优势,重点发展乡村旅游。紧接着,该市自2011年以来,投资6.2亿元,建设农村公路2248公里,全面实现了村村通,在此基础上,一系列扶持鼓励政策相继出台,乡村旅游的综合承载能力也不断提升:“村村通公交”成了现实,新建旅游交通指示牌50个,停车场3处,有96家乡村旅游业户完成全省首批改厨改厕工程。
在吴村镇九仙山景区,游客们在青山绿水间领略乡村美景,体验民俗风情,此前,交通闭塞、游客稀少的吴村镇新修建了90多公里旅游观光道路,修通6.3公里的石板路和15.3公里的上山石阶,一个个民俗村、“农家乐”项目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香饽饽”后,投资16亿元的孔子学苑项目也成功入驻。拥有石门山景区、万亩草莓基地等旅游资源的石门山镇,完善了景区和农业示范基地周边路网,目前已形成集观光、真人CS、野营、购物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模式,接待游客20余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000余万元。尼山镇新建设农村公路105公里后,又修通了连接城区、高铁站和尼山圣境的滨河大道,吸引来了一大批乡村旅游项目。
交通条件的改善,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促进了曲阜乡村旅游的长足发展。目前,曲阜已建成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湿地公园各1处、省级旅游强乡镇5个、旅游特色村3个、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1个,登记注册家庭农场67家,发展农家乐900多户。今年一季度,全市乡村旅游接待游客30万人次,占旅游接待总人次的30%,乡村游俨然成为曲阜旅游不可或缺的新增长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