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济宁汶上南旺枢纽作为大运河的“咽喉”,因其突出的历史、科技和人文价值,确保运河漕运500余年畅通无阻,是镶嵌在大运河上的一颗璀璨明珠。近年来,汶上县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相继完成了《大运河遗产南旺枢纽保护规划》编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运河考古发掘、环境综合整治、文物本体保护展示和南旺枢纽博物馆建设,旅游品牌创建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14年6月22日,大运河申遗圆梦多哈,南旺枢纽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对于丰富完善“三区一带”旅游布局,开发打造运河古迹探寻旅游产品,提升“佛都”旅游品牌游览价值起到重要促进作用,开启了汶上运河旅游大发展大繁荣的新篇章。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努力打造运河文化旅游地标。充分彰显南旺枢纽遗址世界遗产名片和独特文化魅力,充分发挥考古遗址展示作用和经济建设带动作用,不断深化与同济大学和山东旅游规划设计院的对接合作,加快编制《南旺运河古镇规划》和重点涵盖运河沿线旅游资源的全县乡村旅游规划,做到与《南旺枢纽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和《大运河遗产南旺枢纽保护规划》相互衔接。在做好系列规划的同时,坚持保护与开发并重、申遗与旅游双赢,积极融入全省大运河历史文化长廊建设,争取列为重点支持发展区域,着力打造运河文化旅游地标。
二是加快项目建设,着力开发运河古迹探寻产品。立足丰富的运河文化资源,大力实施突破南旺三年行动计划,着力开发运河文化旅游项目。持续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推进文物本体保护和柳林闸、寺前铺闸桥梁建设工作,原汁原味还原南旺枢纽工程的历史风貌和遗产价值。以南旺枢纽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为运河旅游“龙头”,进一步拓展3A级景区空间布局和建设规模,坚持以游客为中心,增设娱乐、咨询、医疗、购物等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旅游功能。坚持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积极对上争取,加大招商引资,整合开发鲁九公墓、蚩尤冢等历史文化资源,适时启动运河水上观光游览项目开发,形成运河游、乡村游、修学游三位一体产品体系。坚持以点带面,典型示范,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热情,重点培育运河人家、田园采摘、遗址观光三大业态,创建特色乡村旅游品牌,实现旅游经济和农民收入快速增长。结合新农村建设,以汶金线拓宽改造为契机,大力实施村庄规划改造和环境卫生整治,努力建成运河沿线上集考古研究、旅游观光、教育科研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
三是打造运河品牌,不断丰富汶上旅游文化内涵。坚持品牌塑造战略,认真打造以品牌建设为引领,以省内市场为重点,以运河沿线为纽带,辐射全国的南旺运河旅游品牌。注重丰富品牌形象,着力提升品牌人气,开发推出独具南旺运河旅游特色的旅游标识、纪念品、宣传折页和宣传片等,完善对外旅游宣传载体。大力拓展旅游营销渠道,充分利用电视广告、网络平台、移动终端新型媒体,不断巩固传统市场,拓展新兴市场,基本形成层次分明、品牌突出、吸引力强、覆盖面广的旅游市场格局。加强区域联合,部门联动,借鉴佛教文物展览形式,注重与运河沿线知名旅游城市之间的文化交流,打造运河文化历史长廊线路产品,积极促进汶上佛教、运河、生态民俗等文化旅游品牌的宣传推广。
四是加快资源整合,积极融入全市旅游线路产品。丰富完善“三区一带”旅游格局,积极推动旅游开发和产业提升,形成协调发展、共同进步的格局。通过资源配置和政府引导,加快南旺运河旅游与宝相寺佛教旅游、莲花湖生态民俗旅游等的资源整合,探索景区建设、宣传推介、运营管理一体开发模式,包装推出运河文化游——祈福朝拜游——生态民俗游等线路产品。主动融入济宁市“二日游、三日游”精品线路,有效发挥旅游景区、星级饭店和旅行社的积极作用,认真做好“两上线”工作。依托济徐高速、滨河大道开发建设,构建连接梁山、汶上、任城和微山的“运河文化体验之旅”快速干道,真正把南旺打造成为全市运河旅游新区和汶上旅游产业发展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