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举办的河南宝天曼景区首届蝴蝶节上,景区推出的蝴蝶仙子,竟然是在洁白的裙子上,用钢针直接扎着上百只活蝴蝶,有些蝴蝶还在颤抖,现场的小孩也吓得哇哇大哭,惨不忍睹。据悉,该景区是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以蝴蝶品种和数量众多著称。(5月26日《深圳都市报》)
既然是蝴蝶节,就应该在展示蝴蝶吸引游客的同时,也体现保护蝴蝶的理念,甚至说保护应该是优先于展示的,因为先要有保护,让蝴蝶的品种和数量有了保障,让当地的生态环境有了保障,才能谈得上展示。但是当地在首届蝴蝶节上把活的蝴蝶扎在工作人员衣服上扮“蝴蝶仙子”的做法,不但完全体现不出保护蝴蝶的理念,反而暴露出为了追求经济效益伤害蝴蝶,破坏生态环境的功利思维,令人遗憾。
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保证可持续发展需要从政府到百姓,需要社会各行各业共同的努力,但是作为旅游业来说,实际上是应该充当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先行者的角色。这么说,并不是要求旅游行业在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与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承担更大的责任和义务,而只是因为旅游行业在这两个方面都有着“先天优势”。一方面,旅游行业基本上是以名山大川,河流湖泊、人文古迹等为舞台来进行活动,而这些都属于自然环境的范畴,是旅游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理应在利用的同时保护好,理应保护优先于利用;另一方面,随着近年来国内旅游业的大发展,游客人数出现井喷式增长,人人都是游客的时代已经到来,旅游行业完全可以利用这样的机会,把游客旅游的过程变成了一个普及环保理念,宣扬环保意识,倡导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过程。
而要做到这一点,显然首先需要旅游行业的从业者,包括景区景点的经营管理者,普通工作人员,以及旅行社从业人员,导游从业人员身先士卒,做好榜样,对广大游客起到一个表率和示范的作用。旅游行业从业人员在做好自己的同时,再去引导和影响游客,对缺乏环保意识,有破坏环境行为的游客进行约束和劝导,最终实现保护环境,创建“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的。
蝴蝶节缘何成为“蝴蝶劫”?
若水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5月25日,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举办了首届蝴蝶节,景区特地推出了”蝴蝶仙子”吸引游人。但让人吃惊的是,蝴蝶仙子居然是由上百只活蝴蝶支撑的衣服装扮而成,活蝴蝶被钢针直接扎死在洁白的石榴裙上,有些蝴蝶还在颤抖。看到此景,现场的小孩被吓得哇哇大哭。(央广网北京5月26日消息)
唐代齐己有云:”何处背繁红,迷芳到槛重。分飞还独出,成队偶相逢”,蝴蝶多以美丽的色彩和曼妙翩飞的姿态成为自然界的精灵,也成为人们观赏放松赞叹生命神奇的一景。三亚的蝴蝶谷、广西蝴蝶泉等多处旅游景点均以”蝴蝶”命名,各种美丽的蝴蝶和奇异的昆虫标本在带给人们美丽感受的同时,也传播着昆虫方面的科普知识及生态环保意识。
可似乎南召宝天曼的”蝴蝶节”却并非如此,首届”蝴蝶节”推出”蝴蝶仙子”的创意虽好,却上演了活活扎死蝴蝶的血淋淋的一幕。据了解,宝天曼景区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世界人与自然生物圈保护区,以蝴蝶的品种和数量众多著称。游客众多,固然是来感受蝴蝶蹁跹之美丽,而该景区却顶着”人与自然生物圈保护区”的光环去故意将蝴蝶扎死制作活标本,这不仅不能带来美感,反而刺痛了游客的心,刺痛了天真单纯、热爱动物的孩童,刺痛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招牌”。
蝴蝶的生命,如昙花一现,本就短暂,我们是否更应该尊重生命规律,让这些可爱的生灵绽放它最后的色彩,只有细心呵护,用心保护,才能还自然一片灵动,还我们一道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