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市场统计调查证明,中小学生占全国人口总量的24%,这个数字非常巨大,修学旅游要面对学生市场。
□山东最需要的是能够让人感动的修学旅游产品,能够把工作做精做细,而不是做强做大。
孔孟之乡网消息 11月12日上午,山东全省修学旅游座谈会在济宁市泗水县万紫千红度假区举行。与会专家就如何利用山东现有资源,进一步打造修学旅游的问题进行探讨,对于如何利用现有资源、使用何种手段和方式提升修学旅游品质纷纷献计献策,从不同的社会文化角度阐述了发展修学旅游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就这些问题进行了非常细致的分析并提出了富有前瞻性和创新性的观点。
主持人:山东省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陈国忠
论坛嘉宾:
中央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教授 王亚欣
暨南大学教授 梁明珠
杭州师大日籍客座教授 德村志成
美国南卡罗来纳大学副研究员 戴维
山东大学旅游系教授 王德刚
修学旅游市场怎样定位?
嘉宾观点:
□修学旅游应该定位在国内的高端市场:公司里的白领、行政部门的中高层领导。
□全国市场统计调查证明,中小学生占全国人口总量的24%,这个数字非常巨大,修学旅游要面对学生市场。
□修学旅游还要考虑面向成人和本地市民。
□以中国古老文化为主题的修学旅游项目也要积极培育海外市场。
主持人:修学旅游是旅游产品发展当中的一个新的成员,也是近年来新出现的一种旅游形式,对于国内市场来说,这种旅游形式还不是很完善和成熟。那么,修学旅游应该如何拓展自己的市场定位呢?
王亚欣:修学旅游是文化的体验,也是当今社会游客的一种需求。目前在文化需求方面,中国传统文化需求的市场还是十分巨大的。比如说现在国内的市场国学非常地热。所以我建议山东的游学市场,应该定位在国内市场。这个国内市场的目标市场是什么?应该是国内的高端市场,也就是公司的白领、还有行政部门的中高层领导。
王亚欣:是的。另外还有一点就是白领、中高层领导这两类人群适合开发,他们对网络信息市场比较敏感,所以通过网络的营销,可以让他们了解到修学旅游这种新颖的旅游形式。相比于其他社会群体来说,他们也更容易接受新鲜事物。
梁明珠:根据全国市场统计调查,中小学占全国人口总量的24%,所以青少年也是一个巨大的潜在客源市场。而从现实来说,他们也需要修学旅游的教化作用。比如独生子女问题,大家普遍感觉到现在独生子女缺乏社会责任感,如果从中国的传统文化结合一下,就是他们没有这种孝的思想和观念。中国传统文化里面讲“百善孝为先”,所以修学旅游对他们来说有一种道德教化的作用。
王德刚:从这个层面上来拓展的话,修学旅游对于成年人也是有着教化意义的,能够最基本地使他们继承和秉持一些古老的传统文化。修学旅游面向成人和本地市民,就是从提升社会文化素养这样一个高度去考虑的了。
梁明珠:如果说到修学旅游的价值市场定位,海外市场这一块也应该得到重视。中国文化在亚洲国家里有普遍的认同感,对西方国家来说又有着一种具有独特韵味的东方神秘感,这是我们的文化优势。以暨大为例,我们每年都有学校的学生会,包括美国侨办都会组织大型夏令营,就叫“中国文化之旅”。我们的文化是很有魅力的。
文化和旅游如何结合?
嘉宾观点:
□修学旅游应该是通过旅游的形式,以一种赏心悦目的方式获得知识。
□山东的齐鲁文化,广东的岭南文化,天然便是吸引游客的文化魅力。
□山东是儒家思想发源地,在山东的旅游文化上应该体现“寻根之旅”。
□文化和旅游的结合应该从生活体验和独特特色入手。
□要向全世界宣传山东和孔子的关系,提升山东的文化魅力。
主持人:修学旅游是让人们在修学的过程中得到文化的熏陶和一个城市地域精神的培养,是旅游与文化的一种结合。这便涉及到了一个问题,在打造一条修学旅游的线路中,如何做到旅游与文化的结合?如何做旅游与文化的定位?
王亚欣:修学旅游不是简单地把游和学加起来。我认为修学旅游是通过旅游的形式,以一种非常让人赏心悦目的方式获得知识,这是一个方面。获得了这些知识以后,还应该启发人们思考,最后能够解决思想和精神上的一些问题,这是第二个方面。说到旅游,我们过去谈到的更多是它的一些休闲娱乐功能,但是我觉得更应该强调它的社会文化功能。
王德刚:对,流传于山东地界的孔孟思想,本来担负的就是社会文化的承载功能。还有崂山的道教思想和文化,它在中国历代社会的发展中担负的功能也是社会文化的一种传承。
梁明珠:挖掘山东的修学旅游,其实就是在挖掘齐鲁文化。像广东的岭南文化,六祖慧能就是广东人,所以禅宗文化也是由广东而北上的。这些普遍联系的文化价值都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同。除了这些,我觉得还要从国民的素质教育、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的高度去看待旅游与文化的结合,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展修学旅游的时候,一定要跟素质教育的目标相结合。
德村志成:在日本,修学旅游以前叫做修学旅行。尽管“修学旅游”这个词是从日本来的,但是孔子才是这个形式的倡导者。几千年前他就周游列国,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旅游实践思想,是修学旅游的集大成者。我个人感觉的话,在山东修学旅游的定位应该是“寻根之旅”。山东是儒家思想的发祥地,也是礼仪之邦的代表地。至圣孔子、亚圣孟子,他们的认知度绝对是达到国际程度,这是毋庸置疑的。国际上对山东的认知对象,就应该在这里下手。
王德刚:我认为,文化和旅游的结合应该从生活体验和独特特色这两个方面入手。我给大家举两个例子。一是泰安埠阳庄坚持了20年的修学旅游,针对海外学生的,每年暑期都有。我当时去考察的时候,一个英国的中学生修学旅游团也进入这个村庄。大巴车在门口停下来之后,老百姓把学生们迎进村委会的大门,村委会主任就在大喇叭上喊:老张的娘们儿赶快过去,给你家两个学生。农民的方言都没有变,然后这个妇女推着小推车,把这两个学生接走。这个地方的修学旅游已经持续了20多年了,为什么?生活体验性强。二是我们在韩国学礼仪,学什么呢?怎样煮茶、奉茶、怎样互相行礼,我一看,这不是中国文化吗?但是学生们学得很认真,整整一个上午,都觉得意犹未尽。这就是特色。你想想,中国人自己学自己的文化都这么津津有味,何况老外呢?
戴维:我赞同这个观点。首先我觉得要向全世界宣传山东和孔子的关系。我在课堂上向我的学生问,孔子是哪个地方的人?他们绝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当我说是山东时,他们都表现得很向往,这就是文化的魅力。所以我们必须要让孔子和山东之间的关系,在外围世界当中得到一个清晰的概念。
如何打造国际化的修学旅游产品?
嘉宾观点:
□产品的设计应该是高端产品,不是设施的高端,而是提供产品的高端。
□应该以点切入,普及全面,包装和推出一两条经典的和精品的修学旅游线路。
□山东最需要的是能够让人感动的修学旅游产品,能够把工作做精做细,而不是做强做大。
□注重打造中国休闲旅游的圣地。从胜地的胜,到圣人的圣。
主持人:《旅游法》提出,旅游要兼顾社会、经济和生态三个效益,这就对我们如何打造高品质的修学旅游产品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目前我们所有的资源基础之上,应该怎样去设计既满足经济效益,又符合社会效益的修学旅游产品呢?
王亚欣:说到修学旅游,我首先想到的是高端产品,并不是说设施的高端,而是提供产品的高端。比如说,我到中台禅寺去看它的禅期,它是怎么组织的呢?一切物质的东西都要放下,包括你的工作,和外界的联系,你的手机。接下来,它请一些比较知名的大师级的人物从思想上给你讲解,然后你在那儿聆听、思考。这就是一种提供产品的高端。它不是单纯地在讲这种文化,而是一定要把文化里面能够解决当今现实问题的内容阐释清楚、讲解清楚,让听众能够从中获得解决问题的方法或者是一些办法。这无关于物质,而是思想和文化。
梁明珠:我认为应该以点切入,普及全面,包装和推出一两条经典的和精品的修学旅游线路。这样一个线路,可以作为在齐鲁文化和岭南文化两地互动这样一个背景下,形成比较高的文化底蕴和服务素质。另外,不能仅仅把修学旅游看作是一个产业,它还带有素质教育这样一种性质,同时也有社会公益的性质,所以我们发展修学旅游的时候,我们应该把它界定为修学旅游事业,而不应该把它界定为修学旅游产业。
德村志成:修学旅游以游相伴、以学为主,跟其他的旅游产品确实有极大的不同。在旅游的过程中学到东西是关键。所以我认为,还是要先维持山东的圣境,这个圣境讲的是一个大环境。应该在纯粹的文化底蕴之下,展开我们的产品。用儒家文化打造让人感动的修学旅游产品,能够把工作做精做细,而不是做强做大。只有做精做细,才能做强做大。让您来得安心,走的时候动心,再来自然就宽心。
戴维:文化的力量很重要。在修学旅游发展过程中,要保证学生学习的情境是真实的,让学生在当地修学旅游过程中发现修学的价值。
王德刚:不错,文化不一定要搞得多厚重,完全可以生活化、多彩化。修学旅游需要文化载体,我们应该致力于打造中国休闲旅游的圣地,从胜地的胜,到圣人的圣。最后我想说明一点,我们有这么多的资源,这么好的资源,但修学旅游一直是喊得响,做得少。我们策划了那么多项目,有10%能够落地就好,就能够成功。所以现在到了应该出手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