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长假已告一段落,从节前的兴致高昂,到假期的全民出游,再到节后的身心俱疲。多数人对于这个长假都会有一些美好的记忆,但难免都会低于节前的预期。免费通行券与高速公路停车场,汹涌的人流与不堪重负的景区,唯利是图的黑导游与嚣张跋扈的执法者……今年的十一长假一窝粥似的乱象留给我们太多的思考。
随手翻看一下媒体关于十一长假的报道,全国各地,不管走到哪里到处都是车,到处都是人。高速公路上车挤车,景区里人挤人。在四川九寨沟景区,入园人数严重超载,造成上下山的通道完全陷入瘫痪,四千余名游客被滞留在山上超过五个小时,现场一度失控;西安兵马俑7天创了40万参观人数的新高; 每天10万人挤进颐和园看大黄鸭,17万游客涌入故宫;西湖游客井喷首次突破百万人次,网友戏称,法海都被挤到水里去了。热门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人,找不到停车的地方、上厕所也要排起长队,稍有点措手不及的事情发生,就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今年九寨沟景区的事件恰恰反映出景区的公共设施建设存在问题,应急预案不完善。景区不是单纯靠降降门票价来吸引更多人消费、增加收入这么简单,要靠提升服务质量吸引人。每年两三个长假可以远途出游,在集中的时间段,景区有必要做好调研。预计有多少人来?停车位设多少合适?两个卫生间之间距离应有多远……这都需要提前预估,做好应急预案。困难想多一点,解决方案细致一些,这样有突发事件才能从容处理。
今年的国庆假期,也出现了一批冷静的人。面对各大景区越来越昂贵的门票,还有那汹涌的车流人流,有一批人选择宅在家里过长假,冷眼旁观九寨沟游客滞留、西湖故宫景区挤爆。在他们看来出去旅游不是去凑热闹的,这种弄得人身心疲惫的旅行不去也罢。他们在家读书充电,或上网刷微博,或健身锻炼,或抓住难得假期陪伴父母亲人,与堵在路上和瘫在景区狼狈不堪的出游者相比,他们可谓平静悠闲的多。其实,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他们不是不想出游,而是担心遭遇堵在路上、赏景变看人的场面。
堵车、堵人、堵心可谓这个长假的真实写照。堵在路上,怨在心里,十一长假所出现的种种问题反映出公共设施不完善、应急预案不充分、国民文明程度有待提高等诸多问题。十一假期刚过,10月10日全国假日办就法定节假日放假安排征集公众意见。从投票情况来看,有很大一部分人对法定节假日安排不满意。
就法定节假日放假安排向全民征求意见这是件好事,是一种很大的进步。据统计,就这个十一长假号称有一半的国人出来了。人们越来越热衷于出游,这反映出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讲求生活质量了,而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建立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法定节假日休假制度是非常必要的。但就目前的休假制度而言,“五一”黄金周取消了,春节假期更多的是要走亲访友,适合出游的只有“十一”长假,同时这也是最适合旅游的时节了,这就造成人们把所有旅游热情都集聚到了十一长假,大家一窝蜂地往外涌。长假的稀少,让人们的出游需求不得不集中涌现,也给各景区带来很大的压力,人们大量涌现的出游需求和景区的接待能力呈现出不平衡的状态。还有就是带薪休假制度早就实施了,但现实情况是并没有多少地方能够落实,人们都集中在一个时间段出行也实在是无可奈何的。还有最近几年开始的高速公路节日免费,这本来是个非常好的事情,但通过这几个节日来看,却远远没有收到好的效果。“过了一个长假,感觉比上班还要累。”这是许多在这个长假旅游归来的游客心声。天安门广场上垃圾随手扔,在九寨沟山路上拥堵5小时,香格里拉导游威胁游客……这种种现象让人们不得不开始思考黄金周集中休假模式:长假旅游到底怎么了?其实,各种乱象的背后是一种政府、旅游从业者、游客的集体失衡,我们的休假制度需要调整,景区的管理也需要提高,另一方面我们的出游心理也需要调整,就像这个长假那些选择宅在家里的人,这就是一种出游心理的转变,一窝粥似的出游不是我们需要的。
随手翻看一下媒体关于十一长假的报道,全国各地,不管走到哪里到处都是车,到处都是人。高速公路上车挤车,景区里人挤人。在四川九寨沟景区,入园人数严重超载,造成上下山的通道完全陷入瘫痪,四千余名游客被滞留在山上超过五个小时,现场一度失控;西安兵马俑7天创了40万参观人数的新高; 每天10万人挤进颐和园看大黄鸭,17万游客涌入故宫;西湖游客井喷首次突破百万人次,网友戏称,法海都被挤到水里去了。热门景点吸引了大量的游人,找不到停车的地方、上厕所也要排起长队,稍有点措手不及的事情发生,就会造成很严重的后果。今年九寨沟景区的事件恰恰反映出景区的公共设施建设存在问题,应急预案不完善。景区不是单纯靠降降门票价来吸引更多人消费、增加收入这么简单,要靠提升服务质量吸引人。每年两三个长假可以远途出游,在集中的时间段,景区有必要做好调研。预计有多少人来?停车位设多少合适?两个卫生间之间距离应有多远……这都需要提前预估,做好应急预案。困难想多一点,解决方案细致一些,这样有突发事件才能从容处理。
今年的国庆假期,也出现了一批冷静的人。面对各大景区越来越昂贵的门票,还有那汹涌的车流人流,有一批人选择宅在家里过长假,冷眼旁观九寨沟游客滞留、西湖故宫景区挤爆。在他们看来出去旅游不是去凑热闹的,这种弄得人身心疲惫的旅行不去也罢。他们在家读书充电,或上网刷微博,或健身锻炼,或抓住难得假期陪伴父母亲人,与堵在路上和瘫在景区狼狈不堪的出游者相比,他们可谓平静悠闲的多。其实,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他们不是不想出游,而是担心遭遇堵在路上、赏景变看人的场面。
堵车、堵人、堵心可谓这个长假的真实写照。堵在路上,怨在心里,十一长假所出现的种种问题反映出公共设施不完善、应急预案不充分、国民文明程度有待提高等诸多问题。十一假期刚过,10月10日全国假日办就法定节假日放假安排征集公众意见。从投票情况来看,有很大一部分人对法定节假日安排不满意。
就法定节假日放假安排向全民征求意见这是件好事,是一种很大的进步。据统计,就这个十一长假号称有一半的国人出来了。人们越来越热衷于出游,这反映出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讲求生活质量了,而为了满足这种需求,建立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法定节假日休假制度是非常必要的。但就目前的休假制度而言,“五一”黄金周取消了,春节假期更多的是要走亲访友,适合出游的只有“十一”长假,同时这也是最适合旅游的时节了,这就造成人们把所有旅游热情都集聚到了十一长假,大家一窝蜂地往外涌。长假的稀少,让人们的出游需求不得不集中涌现,也给各景区带来很大的压力,人们大量涌现的出游需求和景区的接待能力呈现出不平衡的状态。还有就是带薪休假制度早就实施了,但现实情况是并没有多少地方能够落实,人们都集中在一个时间段出行也实在是无可奈何的。还有最近几年开始的高速公路节日免费,这本来是个非常好的事情,但通过这几个节日来看,却远远没有收到好的效果。“过了一个长假,感觉比上班还要累。”这是许多在这个长假旅游归来的游客心声。天安门广场上垃圾随手扔,在九寨沟山路上拥堵5小时,香格里拉导游威胁游客……这种种现象让人们不得不开始思考黄金周集中休假模式:长假旅游到底怎么了?其实,各种乱象的背后是一种政府、旅游从业者、游客的集体失衡,我们的休假制度需要调整,景区的管理也需要提高,另一方面我们的出游心理也需要调整,就像这个长假那些选择宅在家里的人,这就是一种出游心理的转变,一窝粥似的出游不是我们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