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上午,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守刚在市委常委、秘书长陈民和市委常委、副市长侯端敏的陪同下,在济宁城区就文化旅游设施建设进行调研。他强调,要紧紧抓住当前难得的发展机遇,立足城区众多的文物遗迹、丰厚的文化资源,在搞好文物保护的基础上,坚持高起点、高标准搞好规划,分阶段、有重点地推进设施建设,促进城区文化旅游产业跨越发展。
调研活动中,孙守刚来到崇觉寺、东大寺、太白楼等地,仔细察看各处的文物遗迹,听取有关建筑和文物的历史渊源、保护措施等方面的情况汇报,希望相关部门、单位进一步加大力度,完善措施,扎实做好文物保护工作,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文物资源,为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考察玉堂酱园原址与新厂区时,孙守刚走进展厅,一边观看厅中的陈列品,一边听取玉堂酱园发展史介绍。他说,玉堂酱园是融南汇北的运河文化在济宁的具体体现,是著名的中华老字号,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他勉励企业进一步拓宽思路、开阔视野,宣传好、打造好这一传统品牌,使这一有着近三百年历史的老字号在薪火相传中永葆发展活力,在创新发展中更好地诠释运河文化。
在随后举行的座谈会上,孙守刚听取了市直有关部门和市中区就城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所作的发言。孙守刚指出,文物遗迹作为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和实物见证,不仅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艺术、科学价值,对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也具有重要意义。我市是一个文化资源大市,文物遗迹众多,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条件得天独厚。在济宁城区,搞好崇觉寺、东大寺、大白楼等处的文物保护,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好这些宝贵的文物资源,对于弘扬运河文化、打造运河之都品牌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要适应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的要求,紧紧抓住省委加快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战略机遇,抓住京杭大运河“申遗”给济宁带来的千载难逢的机遇,超前思考、科学谋划、稳步推进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凸显济宁城区的文化底色和文化魅力。要遵循文化建设和文物保护规律,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文物修复、景区改造、资源整合等方面的工作,展示济宁历史文化名城的风采。要统筹兼顾、科学安排、分步实施,集中力量,突破重点,点片结合,把济宁城区打造成既彰显浓郁文化特色、又弥散现代城市气息、文化生态相协调的运河之都。
孙守刚强调,要高起点、高标准搞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以规划引领设施建设、产业发展。要健全完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领导体制,成立专门班子,广泛调研、认真研究、深入论证产业发展规划。要提高规划的层次与水平,坚持立足长远、科学决策,确保各项设施建设能经得起历史的考验。要制定阶段性规划,集中时间、集中力量、集中资源,逐一从具体的设施入手,从点上突破,以点带片、连点成片,分阶段、有重点地加快推进,真正使济宁城区由文物资源、文化资源富集区转变为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发展强势区,为实现我市由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强市、文化名市的跨越增添新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