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7月10日开始到8月31日起,京广高铁、广深港高铁部分车票打折,是这两条线路开通以来第一次打折优惠,其中京广高铁票价最高减价接近500元,广深港高铁一二等座票价优惠后几乎相同。但上座率最高的二等座并不在打折范围内,引发争议。(6月23日新华网)
降价,是为了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让大家共享高铁发展成果,这才是中国铁路的科学理性之路。不过,降价可是一门学问,受益主体必须得是经济能力一般的“大多数”,而不是花两三千买张票不眨眼的“少数”,如果“大多数”人都享受不到实实在在的实惠,“少数”人省下多少钱又能怎样?去年的今天,沪宁高铁、沪杭高铁和京沪高铁开始打折,京广高铁和广深港高铁现在也要打折,莫非,铁老大开始向市场低头了?
应当承认,高铁票价的下调是一件好事,也是铁路走向市场化的重要表现之一,不过,这次降价为什么没能招来好评,反而惹来不少争议呢?理由很简单,虽然商务座、特等座和一等座票价都有不同程度的优惠,最高幅度甚至近500元,可平头百姓要是没有啥急事,谁舍得买这类车票?就算是愿意花这个钱,飞机肯定是第一选择。和以上票价相比,上座率最高的二等座却没有降价,“亲民化”的意图一点儿也没有得到体现,由此也可以看出,高铁依旧缺乏对普通旅客的诚意,不挨骂反而怪了。
从中国铁路近年来的发展历程来看,针对铁路的改革工作一直都在前进,不过,为什么有些处在“深水区”的问题总是得不到解决?比如购票难、买票难、服务质量差等这些关键问题。宁愿跑空车也不肯降价,高铁不仅不能创造更多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反而会招致更大的经济损失和更多的诟病,笔者认为,如果铁路总公司按照这种态度搞下去,老是让公众见不到货真价实的实惠,铁道部当年留下的坏名声会继续存在下去。
京广高铁、广深港高铁部分车票打折,没有将上座率最高的二等座纳入范围,不仅缺乏对普通旅客的诚意,还存在明显“替富人省钱”的嫌疑,这种做法自然会引起公众的质疑,万亿债务的负担也会继续背下去。当然,如果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种质疑也可以理解为公众长期郁积情绪的一种宣泄,更可以理解为一种民意的期待:高铁票价还是“薄利多销”的好,别整这些虚招忽悠人。
同样是面对售票的问题,高铁票价打折行为颇显得“虚伪”,而民航在搞起机票优惠时却是“真刀真枪”,全价购机票的情况平时非常少见,两三折就能购票的日子却很常见,再者说了,民航的服务质量可是远超高铁,威胁旅客的安全问题也非常少,面对这种鲜明的对比,高铁就不该脸红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