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2011年6月,连接“京津唐”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圈的京沪高铁全线开通,总长度1318公里的京沪高铁,纵贯北京、天津、上海三大直辖市和河北、山东、安徽、江苏四省。它的建成使北京和上海之间的往来时间缩短至5小时以内。
这条贯穿环渤海和长三角经济圈的高速铁路,不但实现了北京与上海的高速连接,而且有效带动沿线各地区的经济增长。使得沿线各城市之间实现了高效互通,处在中间节点上的曲阜市东站,完美实现了北京、上海的游客的“曲阜二日游”。
京沪高铁的开通极大提升了曲阜旅游的可进入性,一年来,大批游客涌入曲阜,瞻仰孔子、见习六艺、体验儒家文化。2012年,仅曲阜“三孔”景区就接待游客439万人次,门票收入1.85亿,再创历史新高,鲜活的数字呈现出了高铁为曲阜旅游带来的新变化。
首批游客走出出站口
古装迎宾
欢迎仪式现场
首批高铁游客接受赠票
明故城开城仪式
高速度进入,体验高质量服务
进入“高铁时代”以来,曲阜市通过丰富旅游内涵、提高旅游接待能力、提升旅游品质等一系列新举措来更好的服务游客。
尼山圣境、孔子博物馆、孔子国际文化交流中心、鲁国故城考古遗址公园、“吃亏是福”孔子学院等重大文化旅游项目建设相继启动,增加曲阜旅游的内涵的同时,也为游客提供了更多的旅游选择。
另外,曲阜还将眼光放到了高端游客身上,策划制作了《乘高铁,游曲阜》、《孔府菜鉴赏》、《曲阜地图》等旅游手册和宣传折页,放置在沿线各高铁站点,免费向游客发放。策划推出了“乘高铁·游曲阜”系列旅游产品,通过量身定制的服务让游客深度体验文化曲阜、生态曲阜、魅力曲阜。
曲阜市积极加入到高铁沿线7个城市组成的“京沪高铁城市旅游联盟”中,强化了与高铁沿线旅游的合作,密切联系旅行社,探索建立起信息共享、客源互换、市场共拓机制,做足高铁旅游的文章。
为实现游客“零换乘”,按照国家二级站标准建设了高铁客运换乘港,开通直通周边县市区旅游专线,实现了旅客的良性聚集和有序分流。目前,曲阜东站日均客流量5000多人次,旅游旺季最多达1万余人次。
高质量服务,应对高速增长的客流
为解决游客来了能留下,走了有东西带走。曲阜市在旅游商品开发上也做了大量工作。他们主要围绕孔子文化特色,分为旅游纪念品、文物复仿制品、土特产品、旅游生活用品等。其中,传统特色产品最著名的有“碑帖、楷雕、尼山砚”,被誉为“曲阜三宝”,土特产孔府家酒、香稻、曲阜黑芝麻板、曲阜煎饼、孔府糕点等深受游客欢迎。
近年来曲阜传统工艺品也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和发展创新,围绕孔子像和《论语》的设计制作,开发了一系列独具匠心的旅游产品,备受游客喜爱。
高档次设施,提升高标接待水平
京沪高铁开通以来,一些知名品牌酒店更加看好曲阜的发展潜力,纷纷抢滩入驻。目前,格林豪泰、银座佳驿、柠檬假日等多家品牌酒店已经成功入驻,香格里拉大酒店和君廷国际两个五星级酒店也在加紧建设中,建成后将极大地提高曲阜的高端游客接待能力。
据统计,该市星级酒店已达13家,全国知名连锁酒店、商务酒店20余家,与高铁开通前相比,全市酒店平均入住率提高10%以上。
开通高铁不仅拉动了曲阜旅游的发展,还拓宽了曲阜的城市规划版图。高铁新区,“新三孔”旅游经济圈等相继亮相,曲阜市城市规划整体布局也有了大的变化。
据悉,目前曲阜市正以高铁曲阜东站为依托,构筑以“孔子故里新客厅、生态文化新城区、高新产业新平台”为定位的高铁新区,还专门聘请了新加坡规划大师刘太格先生规划了35平方公里的高铁文化生态城。
曲阜东站的周边区域——京沪高铁曲阜东站组团(息陬),曲阜市政府和新加坡政府就建设中新(曲阜)文化生态城签订了意向书,规划总面积5.53平方公里、建设用地面积约3.86平方公里的高铁文化生态城,这也将是正在崛起的高铁新城的核心区域,未来曲阜市的“副中心”。
曲阜市在推进文化教育产业,生态环保、节能减排、绿色建筑等创新型技术,发展现代旅游业,高科技产业等方面,均以及彰显儒家文化为目标,在打造优秀旅游城市目的地上做足了文章,曲阜旅游呈现出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