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炎炎夏日时节,结伴泛舟北湖万顷碧波之上,置身千亩芬芳荷花丛中,和着沁人心脾的淡淡荷香,目睹不时飞起的翩翩惊鸿,让人颇有一种船在水上走、人在画中游的感觉。来自兖州市的几位游客置身此情此景,由感而发,不禁吟出了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北湖,这颗镶嵌在素有“运河之都”、“江北小苏州”美誉济宁大地上的璀璨明珠,正因风姿绰约的千亩荷花,绽放出更加瑰丽的华彩,吸引得游人如织,乐而忘返。
荷花,作为济宁自己的特色花卉,一如菏泽的牡丹、枣庄的石榴、烟台的苹果、莱阳的梨一样,正在北湖这片肥水沃土之上,肆意盛开,展露芳容,“花红柳绿,千叶茂盛,万花窈窕”和“一花带来百花开,百花齐放春满园”的生态旅游新亮点正在北湖新区闪现,越来越多的游人也正纷至沓来。
水是万物之命脉,水生植物则是维系这命脉的灵魂。而水生植物中的佼佼者,当属清雅高洁的荷花。荷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早在春秋时期我国第一部诗歌全集《诗经》中就有记载“山有扶苏,隰有荷华”,“彼泽之陂,有蒲有荷”。历代文人墨客或诗、或文、或书、或画、或纹饰等以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对荷花大加追慕礼赞。三国曹植曾感慨“览百卉之英茂,无斯花之独灵”;北宋周敦颐更是爱荷如命,发出千古绝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字里行间,情致涌溢、言美意切。现在荷花已是高洁、清廉、和美、无私奉献的象征。济宁人民爱荷由来已久,直至五六十年代济宁大面积水域还生长着相当多的荷花,并且往往都是与其他水生植物如芡实、菱米、芦苇等呈明显环带状分布,素有“十里荷香,十里芦,荷香伴芦絮”的壮景。
北湖旅游度假区在生态新城建设中,特别注重发挥优势,做好水的文章。在实施景区清淤工程的基础上,着力做好水体植被恢复和水上景观的塑造工作,而引种荷花等水生植物则可谓是高明之举。据了解,自济宁老运河人工湿地水质净化工程2010年11月份开工建设以来,经过近8个月的昼夜施工,北湖新区共完成土方回填100万方,碎石回填14.5万方,管道铺设2.2万米,从美国、泰国、英国等国家和地区相继引种了荷花等品种近70种,睡莲等30多种,还种植了芦苇、菖蒲、茭白等水生植物400万棵。现在畅游于北湖新区,泛舟于碧波之上,随身所处的到处是亭亭玉立的各类荷花、姿态优美的各类睡莲,既有大面积推广的微山红莲、白洋淀红莲,又有高贵的紫色玻璃夫人和水月观音、黄色的中美友谊牡丹莲和小丑汤姆、红色的热带睡莲和红仙子、白色的白芍药和复色的喜相逢等荷花和睡莲等水生植物,还有泰国红旗、香莲、剑莲、紫莲等品种,枝枝花繁叶茂,簇簇惹人心醉,生态环境得以明显改善,吸引了白鹭、野鸭、鹤等数百种鸟类在这里栖息、繁殖。如今的北湖,呈现出万亩荷花争艳、千亩芦苇荡漾的怡人好风光,“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壮丽盛景又呈现在广大游客面前,对提升我市城市品位、优化人居环境、发展旅游产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