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济宁市中区推进旅游与文化协调互发展,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发挥旅游对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
一、旅游是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没有旅游的文化缺乏活力,没有文化的旅游缺乏动力。我区作为中国运河之都,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具有丰富灿烂的文化资源,运河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商贸文化无不在这里交映生辉,这是我们的优势所在,更是我们发展旅游产业的根基和重要支撑。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大力发展旅游产业能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强的文化需求,通过参观东大寺、太白楼、崇觉寺等历史古迹,观光游览古运河,体验济州古城风土人情,品尝特色风味小吃等,可以触摸文化脉搏、感知文化神韵,汲取文化营养,对促进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等都有积极的意义。从旅游产业的角度,抓住了文化就抓住了核心价值,从而为社会提供更加丰富的文化产品,陶冶人们的情操,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同时,推进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紧密融合,共同发展,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途径。
二、旅游是文化传承保护的重要渠道
旅游产业的发展首先得益于我区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文化资源,济宁东大寺对外开放,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伊斯兰文化的深邃和久远;人民公园、百花公园、南池公园的新建和重建,为广大市民群众提供了更加广阔的休闲健身平台;走进太白楼会让人领略到历史文化的璀璨和多彩。实践证明,开发旅游产业,需要对各类文化文物资源进行梳理和修缮,需要对历史文化遗迹进行梳理和保护,进而让文化文物资源的价值展现在游客面前,更好地促进文化文物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能够提升“济州古城、运河之都”的文化品味和品牌价值,形成文化保护,开发、传承、弘扬的良性循环。
三、旅游是地域文化交流的传播者 旅游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形式,是促进不同文化、不同文明、不同信仰、不同生活方式间的沟通交流,是民间对民间、人民对人民友好交往、传递友谊的渠道。一方面依托丰富的旅游线路、节庆活动和产品来加强对外传播,吸引中外游客到中区观光旅游,使更多的人认识、了解、感知中区历史的悠久和日新月异的变化。另一方面旅游作为文化形象的重要载体,通过重大旅游吸引物的建设和文化资源的深度挖掘,逐步形成A级景区的集群化,精品线路的品牌化,旅游企业的规范化,服务质量的标准化。依托游客口碑和宣扬,使我区的整体形象、文化品味得到有效提升,从而提高运河之都城市文化旅游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四、旅游是文化繁荣的重要支撑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从实际出发,大胆探索,勇于实践,成功连续举办了六届运河之都邻居节,涌现出刘大成、谢立亭等全国知名的艺术名星和道德模范,文化惠民活动已深入到社区和村庄,各项文化事业成果丰硕。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广大人民群众在旅游活动中的文化需求日益强烈和多样化,对旅游产业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面对新机遇、新挑战、新要求,我们必须遵循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把握发展旅游业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基本原则,坚持有效保护、坚持合理利用,坚持自觉传承,积极推进我区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协调互促,以创新为动力,尽快把旅游产业培育成为我区国民经济的战略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