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3月1日,中华泰山网报道了《网友泰山东麓发现天然“孔子像”》一事。11日,记者跟随最初发现“孔子像”的魏廉玲女士来到天烛峰景区实地走访了“孔子像”。
远观近看
对面小山丘观赏较佳
昨日,记者乘坐19路公交车来到天烛峰景区,途经艾洼村时就看到“孔子像”了。从艾洼村到19路车终点站天烛峰景区,一路上都能看到“孔子像”。但是,这时看到的是“孔子像”的正面,没有魏廉玲之前描述的威武。对此,魏廉玲告诉记者,一定要到正对着“孔子像”左侧脸的小山丘去看去拍。
要到魏廉玲所说的小山丘,得先顺着天烛峰景区游览路往北走,穿过红色牌坊后继续往北走大概200米,身体右侧是上小山丘的路口。顺着小路走10分钟左右后,往左转身就到欣赏“孔子像”的较佳位置了。这时,看到的正是孔子像的左侧脸,只见“孔子”眉峰坚毅、眼角上扬、发髻高高盘起、胡须飘逸、肩宽袖长,既儒雅又威武。
“孔子像”是大天烛峰的山体,海拔1140米左右。如果您想走到“孔子像”的脚下近看,顺着天烛峰景区盘道一直走,大约两三个小时就能到达。站在大天烛峰处的盘道上往南看,这时的大天烛峰只是一座普通的山体,连人像的轮廓也看不出来。
据天烛峰景区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孔子像”的发髻处长的是古松和灌木,眉毛处是两块突出的石头,左眼是1棵古松,右眼处不明显,鼻子是丛生灌木,嘴是1棵古松,胡须是风化的岩隙。
大天烛峰山体很陡,四周都是悬崖峭壁,山体东西两侧的下方都是大深沟。对此,天烛峰景区相关工作人员提醒市民,尽量不要冒险攀登。
泰山孔子文化扎堆山南
东麓“孔子像”难入群
泰山文化学者周郢认为,单看“孔子像”照片,大天烛峰的确像孔子,要想成为景观还得满足一个很重要的条件,那就是与泰山上的孔子文化遗迹比如孔子石刻像等在位置分布上形成景观集群。
“以前,在泰山上发现的孔子文化遗迹主要分布在泰山山南或山顶,未在泰山东麓发现过。因此,相比较而言,网友发现的位于泰山东麓的“孔子像”位置偏离主景区无法入群,开发成为景点的可能性也不是很大。”周郢告诉记者。
给“孔子像”起名
请市民积极参与
天烛峰景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十多年前,时任景区环卫工的曹宗锋就觉得大天烛峰山体酷似孔子像。2年前,天烛峰景区相关工作人员已将保护和开发酷似孔子像的大天烛峰的提议方案上交至泰山景区管委。但是关于如何保护和开发大天烛峰,目前泰山景区管委还未研究制定出相关的结论。
另外,天烛峰景区副区长左勇希望市民多到景区游览,给“孔子像”起名字,找找“孔子像”的最佳观赏位置。另外,也希望市民多提些关于保护或开发大天烛峰的意见或建议。
图为近观“孔子像”。天烛峰景区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