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济宁市旅游局召开工作务虚会,会上局领导班子及各科室科长(主任)对2011年工作进行了总结回顾,对2012年工作进行了谋划,既催生了成就感,又增强了工作信心,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提升机会。现将局领导班子及科室领导发言摘要刊登,以便全市旅游系统工作人员学习、交流。
抢抓机遇 开拓创新 推进济宁旅游跨越发展——济宁市旅游局局长 颜廷洲
2011年全市旅游工作亮点。亮点之一,旅游项目建设实现了重大突破。一批大项目落地济宁,并相继开工建设。曲阜尼山圣景项目与灵山集团签署了协议,兖州市兴隆文化园项目积极打造“一区三园”。由梅永红市长积极推进的中宏集团投资的微山湖国际旅游度假岛项目,将打造面向国际的休闲旅游度假区。济宁文博城、北湖旅游度假区、南池公园、金乡羊山古镇国际军事度假区、梁山水浒城、泗水县万紫千红度假区等都是我市旅游项目的亮点。亮点之二,超前谋划,迎接高铁时代到来。市政府应时、高规格召开了全市迎接高铁时代到来加快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出台了《迎接高铁时代到来加快全市旅游产业发展的意见》,提出五项工程,打造高铁旅游标杆城市。我市积极参加全省高铁上“行进中的旅游推介活动”,孔子文化节期间举办了“高铁济宁行”休闲旅游对接会,邀请了沿线兄弟城市旅游系统的朋友来济宁,推介了济宁。亮点之三,围绕旅游业发展市政府出台政策实现突破。今年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济宁市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意见》、《旅游社奖励办法》等系列政策的出台,从政府层面对旅游行业发展提供了有效支持。亮点之四,贺年会、休闲汇使市民旅游和休闲的意识得到提高。
旅游工作体会。体会一,大项目是旅游发展的根基。旅游大项目是旅游发展的硬性支撑,有大项目才有大旅游,有大旅游才有大市场,有大市场才有大发展。体会二,市场是旅游发展的生命线。政府培育市场,市场拉动消费,消费促进转型。引导和服务好老百姓的旅游需求是发展旅游的根本。体会三,服务是旅游发展的支撑。要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升素质要常抓、真抓、实抓。创新服务模式,走入游客心灵,贴心服务,暖心服务。体会四,借力造势是旅游发展的必要条件。所谓借势,要借市政府高度重视旅游引导旅游发展的势。政府引导,是做好旅游的先决条件。所谓造势,就是要充分利用好各级各类媒体的宣传阵地,扩大地方旅游的影响力度,按照区位、区域的不同选择各种有效的宣传手段,做好推介宣传工作。体会五,创新是旅游发展的动力源泉。政府出面培育市场,市场引导消费,消费拉动经济。这是旅游发展中的良性规律,创新是规律中的助推剂,只有切合实际、符合大众、贴近市场的创新才能激活旅游工作中各个环节的活力。
2012年旅游工作重点。重点一,扭住旅游项目建设不放松。要紧抓旅游项目建设不放松,强化推进机制,跟踪调度在建项目、指导配套已完成项目、支持促进刚落地项目。力争实现重点旅游项目成为市级领导包保的项目,成为全市科学发展观观摩的项目。围绕“引人,留住人,人聚人”的原则,开发建设一批旅游配套设施,突破五星级酒店,完善四星级、三星级及社会酒店的规范,加强监管力度。要增加夜间旅游项目的打造力度,完善旅游六要素,拉长旅游产业链条。依托各自的旅游特色打造旅游演艺项目。重点二,我市乡村旅游要实现点的突破。要联合水利、林业、农业、渔业、科技、矿业等部门共同打造乡村特色旅游点,成立乡村旅游合作社。加大对乡村旅游合作社的规范,大力发展农家乐、生态村、民俗村、渔家乐等各种形式的乡村特色旅游。重点三,宣传工作不放松。加大宣传促销力度,着重加强高铁经济圈城市的宣传力度,大打“文化济宁”旅游品牌。出台更加具体的旅游政策,组建大型旅游集团和旅游开发公司,建立旅游发展基金引导旅游发展。深化旅游管理体制改革,按照现代化企业管理制度,实现济宁旅游由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切实提高我市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认真谋划明年工作扎实推进工作落实——济宁市旅游局副局长 杨绪东
坚持“大力发展国内旅游、积极发展入境旅游、有序发展出境旅游”的方针,以城市品牌形象宣传和主题产品营销为重点做好明年宣传工作。
加强营销研究谋划。研究市场营销规律,广泛借助旅游企业、院校及研究机构等力量,设计专业化的市场营销方案。研究散客市场,特别是高铁、自驾游市场,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加快推进面向散客进行宣传推广的营销系统建设。
提升创新旅游产品。依托成熟特色资源,重点开发“二日游”、“三日游”产品,着力打造人文经典体验和生态水乡休闲两大标志性旅游产品。
强化产品宣传营销。发挥“联合推介、捆绑营销”的作用,在海内外主流媒体宣传“文化济宁”城市旅游品牌的同时,加强与重点客源城市媒体的合作,拓展新兴媒体宣传渠道;加强与海内外重点客源市场大旅行商的务实合作,建立长期稳定的产品营销网络渠道;加强与高铁、航空公司的合作,利用其庞大的营销网络,做好旅游产品销售。积极争取在旅游旺季开通重点城市包机。
培育市场营销主体。鼓励旅游企业更多地参与市场宣传推广,推动旅行社、景区和饭店联合策划营销线路产品;大力推动旅游企业走出去,借助政府搭建的宣传平台,营销产品,落实好《济宁旅游奖励办法》。
做亮旅游节事活动。做好贺年会,以文化景区和特色乡村社区为主体,营造不同文化背景过大年的场景,形成贺年游的吸引物;以孔府菜、运河内府菜、水浒菜、渔家菜和农家菜为主体,打造贺年宴;挖掘传统民俗文化活动,融入现代文化元素和科技手段,打造贺年乐;以名优产、土特产为主体,开发精包装贺年礼;以文化手工艺品等,开发贺年福饰品、摆件、贺寿纪念品等。做好休闲汇,全面开发城乡休闲资源,推动公共休闲设施建设。推动开展群众性休闲活动,培育国民休闲意识。
借势展会营销平台。积极组织参加在青岛举办的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和在台湾举办的“乡村旅游百分百”活动,做好亚洲沙滩运动会旅游宣传推介;创新参加旅游交易会、展示会,鼓励旅行社推出营销报价产品。
抓好导游管理和培训工作。坚持管理、服务、提升“三个一齐抓”的总体思路,以培训、大赛、评优为主要手段,全面提高导游管理水平和导游队伍的综合素质。指导曲阜推动“导游管理体制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并将成功经验择机在全市推广;加强职业化导游团队建设,选拔一批学历高、形象气质好和讲述表达能力强的优秀导游人才,纳入职业化导游团队,建立市、县“高端导游员人才库”。健全对导游员的监管机制。要强化对旅行社、旅游景区导游员管理主体单位的监管,对其导游员管理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导游服务中心要切实做好兼职导游员的管理服务工作,把导服中心办成“导游之家”。加强与大专院校的合作,建立培训基地,逐步扩大对旅游企业员工的岗位技能培训。
加快推进旅游产业化发展——济宁市旅游局副局长 陈晓霞
注重旅游的产业化发展。按照旅游产业化、市场化、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的要求,加快旅游产业化发展。一是加快旅游集聚区建设。加快城郊游憩带、东部山区、微山湖区等一批乡村旅游产品开发,推进城市旅游消费街区等集聚区建设。二是提升旅游产业品质。加快旅游软硬环境建设,树立新的旅游资源理念,不断丰富旅游商品、旅游娱乐、旅游餐饮,既要集中力量,做大做强旅游基础产业,又要整体联动,大力发展旅游相关产业。三是创新营销模式。完善旅游营销奖励政策。整合营销传播,策划主题活动,推进区域合作,实施线路统筹。强化网络营销,促进互联网、物联网与旅游产业渗透和融合。四是加快旅游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三网一库”(旅游政务网、旅游资讯网、办公自动化网和旅游综合数据库)建设。五是健全人才使用机制、激励机制和流动机制,激发旅游队伍的创造活力和创业热情,形成良性循环。
抓好几项重点工作。一是推进旅游项目建设。在完善领导包保和督导等制度的基础上,推进规划创意、评审论证和验收竣工等三项制度建设。完善县级旅游项目库建设,规范旅游项目管理。加快推进尼山、微山岛、万紫千红等休闲度假类项目建设,大力发展休闲度假、专项旅游、体验旅游。出台《关于加快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的指导意见》,用行业标准、创意规划等手段规范乡村旅游,推进各具特色的旅游小城镇、村落建设。推进香格里拉等接待设施建设。有效保护并利用古村落、古宅、古树名木、特色民居等文化遗产,发展旅游产业。推出大型实景演出《菩提东行》等文化演艺产品,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二是提升景区总体质量。按照国家A级景区标准规范提升景区质量,建立严格的退出机制,实施A级景区、旅游度假区评定复核制度,对不符合国家、省相关标准和出现重大质量、安全问题的,给予降级或摘牌处理。三是激活旅游购物市场。建立旅游商品开发中心,完善开发激励机制。实施差异化战略,完善旅游商品研发基地建设,推进旅游创意开发。对全市旅游商品进行调研,筛选一批土特产品和旅游购物纪念品,加强开发指导,进行统一标识包装,整合现有市场,打造一个名市,成就一批名人,塑造一批名企,推出一批名作,形成济宁特色性旅游商品。四是完善旅游统计制度。建立全市旅游统计新制度,全面实施旅游统计调查工作,完成国内旅游统计抽样调查、入境旅游统计。五是大力度推进旅游融资工作。策划包装好2012年招商项目,引进更多的社会和境外资金参与旅游开发建设。实施好全市融资规划,筛选全市旅游贷款项目,纳入全市金融融资项目库,做好项目融资工作。六是全力做好纪检、妇联、工会和党建等工作。转变工作作风,提升工作效能,建设廉洁、勤政、高效、务实的局机关。
强化行业监管提升旅游服务品质——济宁市旅游局副局长 郑庆军
2011年我市旅游质量监管工作的中心任务是:全面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强化质量服务建设,着力打造我市旅游目的地形象。围绕国家旅游局推出的《旅游服务质量提升纲要》,重点抓好了提升旅游目的地接待水平、提升旅游企业服务、提升行业自律水平等工作。2012年将继续做好质量提升工作,主要以完善服务质量体系为基础,把监管工作统一到提高旅游产业质量、经营服务质量、市场环境质量、公共服务质量上来,建立诚信机制,使市场秩序更加规范。突出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大力开展市场整治工作。针对旅行社零团费、挂靠承包和强买强卖等问题,加大市场整顿力度,建立和完善诚信机制、退出机制。开展好诚信旅行社评选、A级旅行社评定和最受欢迎品质旅游企业的评选,加强对星级饭店的星级审查评定力度,结合新标准的宣贯,对星级饭店严格标准实施进入和退出机制。全面加强市场检查督导力度,采取“常态与重点相结合,定期与动态相结合”的方式使其常态化、制度化、规范化。
进一步加强行业科学管理。科学管理工作要做好三个结合。第一个结合是与其他部门开展联合执法。会同工商、公安等相关部门共同执法,进一步强化管理的手段、检查的权威性和全面性。第二个结合是强化行业自律与行业协会工作结合起来,进一步强化行业协会领导班子,发挥协会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提高企业自觉遵守法规、规范经营的自觉性。第三个结合是管理与服务有机结合。随着市场化的推进,企业的国际化、网络化经营的趋势化越来越明显,各种经济成分进入旅游行业,管理与从业人员参差不齐,管理与服务水平不高,传统管理方式和手段弱化,给管理带来不小的困难,为此,创新和完善管理模式十分必要。因此,走出去,走进企业,指导与服务将成为管理工作最好的方式和手段,2012年将加大对星级酒店、旅行社、星级餐馆的指导与评审工作。
推行优质服务,加强行业精神文明建设。开展“文明旅游月”、“诚信旅游企业”、“旅游满意度调查”、“眼线卧底,旅游质量暗访”等活动,引导企业自觉践行“文明旅游、优质服务”的理念,提高我市整体文明水平,动员旅游企业积极行动,组织星级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餐馆等企业单位以多种形式宣传文明旅游的内容。引导旅游从业人员文明服务,文明用语,诚信待客,营造优美环境,展示行业风采。
积极发挥旅游行业协会作用,推进行业自律。不断加强自身建设,规范运作机制,开展企业诚信建设,将以各种活动为载体,加强内外交流,增强会员的凝聚力、向心力。随着旅游业的逐步兴旺和发展,旅游行业协会的作用将更加重要,在加强旅游行业自律,增进彼此之间交流,促进相互协作,塑造旅游行业形象方面旅游行业协会将产生不可替代的作用。
大力提升旅游信息化水平——济宁市旅游局副调研员 张兴春
旅游信息化是旅游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由之路。随着我市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全市旅游信息化工作有了较大进步。依托国家863项目建成旅游资讯网,在全省率先实现旅游政务网、资讯网分离,搭建了为游客提供便捷信息的平台。开通12301旅游服务热线电话,开辟了游客获知旅游信息的新渠道。旅游网络营销和服务水平有了提高。旅游企业信息化逐步加强。但是,整体来看,我市旅游信息化发展滞后于旅游发展的需要,仍存在一些问题,表现为整体水平不高,不成体系,信息资源整合不够,共享性差,信息技术人才短缺等。
2012年要继续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旅游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创新工作思路,完善信息化基础设施,健全全市旅游信息化组织管理机构和制度,加强旅游信息化队伍建设;重点用信息化手段强化旅游市场网络宣传促销,发展依托互联网络的国际和国内旅游宣传营销体系;建立健全旅游信息化管理和运营机制,推动全行业的电子政务水平,提高政务效率和办公自动化水平;实施旅游企业信息化工程,为旅游电子商务搭建安全、标准、高效的应用环境,提升全市旅游业界的核心竞争力。一要进一步增强信息化意识,提高信息化对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重要性的认识。二要大力实施信息化带动战略,利用信息化对传统旅游产业进行改造,适时启动“智慧旅游”试点项目,以先进的互联网和媒体传播技术,提升我市旅游信息化水平。三要积极探索解决信息整合,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最大化。根据服务对象不同,建设数据中心和信息平台,实现全系统旅游信息资源共享。加强对济宁旅游政务网、资讯网的维护,做到网站信息更新及时、准确,更好地为国内外旅游者提供资讯服务;利用12301旅游热线,形成统一电话服务窗口及一站式服务,实现海内外旅游消费者信息服务的快速回复、快速分流及快速反馈,满足广大海内外消费者多样的旅游需求,并服务于广大旅游企业,架设为民服务的有效桥梁,促进旅游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好济宁市旅游局新浪官方微博、腾讯官方微博更新维护工作,确保信息内容新颖充实、更新及时快速,更加贴近民生,服务广大海内外游客,树立济宁旅游的良好窗口形象,为宣传济宁旅游提供新的阵地;做好“金穗中国旅游卡”及“好客山东旅游卡”的推广应用工作。四要加强旅游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为旅游信息化提供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