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今年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省旅游局及省直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济宁市坚持“大旅游、大产业、大发展”的发展理念,以项目建设为突破口,突出特色和优势,创新思路,加大投入,旅游项目建设取得了可喜进步,进一步夯实了旅游产业发展基础,有力地促进了全市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
大项目 新亮点
今年,一批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有济宁特色的旅游精品大项目稳步推进。曲阜的尼山项目、兖州的兴隆文化主题公园项目、汶上的宝相寺三期项目、微山湖湿地公园项目、梁山水浒文化主题公园项目和泗水的万紫千红生态养生旅游度假区项目,以及曲阜的香格里拉酒店、邹城择邻山庄扩建项目、鱼台孝贤大厦、金乡国际酒店等一批旅游大项目取得重大突破。以此为突破口,全市旅游项目建设全面铺开,呈现百花齐放态势。全市重点旅游在建项目88个,总投资613.2亿元。其中过亿元的有64个,过10亿元的有14个。截至10月底,已完成投资62.6亿元,已建成开业项目32个,总投资73亿元。休闲度假元素成为旅游投资的最大亮点,休闲度假项目总投资超200亿元,大项目成济宁旅游开发新亮点。
早谋划 快发展
没有大项目就没有大产业。济宁市始终坚持大项目带动战略,紧紧把握当前旅游业发展重大机遇,凝聚方方面面的力量,积极探索现代旅游发展新途径,形成了齐抓共促互动的发展态势。
一是坚持政府主导。省旅游局、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都高度重视旅游,对重点旅游项目建设亲历亲为、亲自推动、亲自调度,对旅游项目建设过程中的重大问题亲自协调,形成了强大的推动力。
二是建立重点旅游项目督查制度。市政府成立市旅游重点项目调度考核组,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市政府督查室、市发改委、市规划局、市国土局、市财政局、市环保局、市旅游局等部门负责人任成员,考核组每月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督查通报,并组织人员现场督查,对进展缓慢的跟踪督办。
三是坚持规划引领。在总体规划框架下,各县市区完善规划体系,全市逐步形成了“以县域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为指导,以项目规划为基础,以特色旅游详细规划为辅助,以旅游景区详细规划为重点”的规划框架。全市旅游项目建设坚持规划先行,坚持策划优先,以策划带规划,让市场理念成为旅游发展的活力源。
四是实行市场化运作。梅永红市长在梁山调研旅游项目建设时明确指出,在旅游项目建设投入上,要走市场化道路,不能全靠政府投资,政府投资是做不活旅游产业的。在明晰政府、企业、寺院三者的责、权、利划分的基础上,宝相寺景区划归宝相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经营管理,并逐步推进全县旅游景区园区化、集团化运作,政府回归行业指导和经营监管职能,寺院在不违反相关规定的范围内与公司合作。曲阜市提出要加快重组一批,对文化旅游发展投资集团、三孔旅游服务公司、六艺城等国有文化旅游企业进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造,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五是坚持多元化投入。从2007年始,济宁市设立旅游业发展引导资金,市财政按上年度全市GDP的万分之零点五安排引导资金,并明确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每年增加部分重点用于旅游业,对重点旅游项目给予支持。在融资平台建设方面,全市相继成立了孔子旅游集团、微山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汶上宝相寺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水浒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等10余家旅游企业,这些骨干企业成为全市旅游项目建设的融资平台。同时引导鼓励煤炭、电力等企业和民营企业进军旅游业,形成了内资、外资、政府、民营多元旅游投资格局。
六是注重文旅融合。从规划、政策等方面对旅游、文化资源进行统筹,走文化与旅游一体化发展的路子,依托始祖文化、儒家文化、运河文化、水浒文化、梁祝文化、红色文化、佛教文化等,进行文化旅游创意设计,用文化理念提升旅游产业的竞争力,建设文化内涵丰富、创意独特的旅游目的地,打造精彩纷呈、各具特色的旅游景区,研发集品牌化、规模化于一体的旅游商品,开发特色餐饮,培育特色企业,发展以文化演艺业为龙头的娱乐业。
七是做到产业联动。济宁市启动乡村旅游规划编制工作,邀请区内富有乡村旅游管理经验的专家,通过送教上门、举办培训班等多种方式对乡村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并启动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创建工作,形成了一批初具规模的乡村旅游点。同时大力发展工业旅游,培育了煤矿、酒业和食品等一批工业旅游产品,并在工业发展中注重包装策划优质旅游商品。坚持市县联动、部门联动,发挥全市旅游发展领导委员会的作用,旅游、交通、航运、水利等有关部门配合行动,协力推进城区古运河核心景区、微山湖旅游、梁山水浒文化主题公园等相关旅游项目建设。
促“落地”强“短板”
济宁市旅游产业的“短板”主要集中在接待、娱乐、购物等方面。应该切实解决旅游产业“短板”问题,积极发展餐饮接待、商品购物、演艺娱乐等产业,努力消除旅游要素的“短板”现象。建立旅游项目包保责任制,对重点旅游项目由市级领导包保,县市区对重点旅游项目实行“一把手”负责制,以确保旅游项目进展顺利。
一是创优发展环境。争取各县市区都建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并随财力增长逐年增加,明确具体数额,明确增长比例,明确使用办法。在融资方面,探讨允许商业性开发的景区在银行开办依托景区经营权和门票收入等质押贷款业务,鼓励并支持符合条件的旅游企业多渠道融资等,探讨组建财政、集体、个人投资共同组成的旅游投资公司,与银行合作,集中资金打造核心景区,多渠道解决资金难题。在体制机制创新上,以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分离为突破口,加快景区景点体制改革,引入市场机制,增强发展活力。扩大对外开放,制订有吸引力的招商引资政策,大力发展多业经营、有实力的大型旅游企业集团。
二是注重融合发展。围绕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重点加强旅游与文化部门合作,探索建立部门合作机制,共同培育旅游演艺以及非物质文化旅游产品;旅游与环保部门合作搞好旅游景区、饭店等低碳旅游发展模式试点;与商务、交通、文化、体育等部门合作办好“休闲汇”和“贺年会”;与经信委、国土资源等部门合作搞好工业旅游、地质公园的转型升级;与城乡建设部门合作搞好城乡旅游设施的完善和旅游功能的提升;与市邮政局合作,开展旅游下乡活动,积极主动为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的乡村旅游项目搞好规划、宣传、营销等服务。
三是搭建对接平台。由市政府领导带队,组织大企业主要负责人和有关县市区负责同志,赴青岛、烟台、泰安等市参观学习大企业开发旅游的经验做法;召开大企业与旅游大项目的对接会,为济宁市大企业和重点旅游项目搭建相结合的平台。主动加强与国内外旅游大企业集团或管理公司的联系,争取引进一批实力雄厚的投资主体,来济宁开展战略投资。
四是提供智力支撑。加强曲阜师范大学、济宁学院人才教育基础建设,改进旅游院校的专业设置,加强对旅游培训机构的管理,抓好旅游业发展急需的行政领导人才、职业经理人才及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着力营造培养人才和吸引人才的良好氛围和机制。积极引导、扶持旅游职业教育集团做大做强。围绕吃、住、行、游、娱、购等旅游要素,深度包装优质旅游资源,策划论证一批层次高、带动力强的重点项目。进一步规范全市旅游项目的申报、审批和指导管理,加强项目管理人员的知识培训,掌握项目管理流程和业务,提高项目管理指导服务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