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调结构 抓绿化 强旅游——“山好、水好、林果好。”这是假期到城前十八趟景区观光旅游的游客心中的“城前印象”。近年来,邹城市城前镇在发展绿色经济中,突出抓好经济林基地建设、雨季造林、生态旅游三项重点,不仅维护了邹东青山绿水、环境优美的良好生态环境,同时增加了群众收入,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建设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邹城市城前镇发展农业过程中,狠抓结构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坚持连片发展特色林果,努力实施高效农业规模化工程,逐渐形成了以后瓦、前瓦、云罗等村为主的大枣种植基地;以石门、崇村、岔河为主的大樱桃基地;以渠庄、长老峪、青龙山为主的越夏西红柿基地;以北王、范庄、关峪等村为中心的板栗基地等。大力实施品牌战略,通过提供技术指导、品种改良等服务,努力打造优质林果。今年,完成绿色认证的林果2种,完成地理标识认证的林果6种。同时,发挥山区优势,通过宣传引导、技术指导、大户带动,在30多个村的山地、地堰栽植金银花100余万墩,成为群众增收的一道亮丽风景线。目前全镇各类经济林达5万余亩,群众年增收2个多亿,成为群众增收的“绿色银行”。
打造空气清新的“天然氧吧”——邹城市城前镇紧紧围绕建设“青山绿水、生态城前”生态发展目标,对接“生态邹东”建设任务,重点开展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工作。按照“统一规划、统一购苗、统一栽培、统一管护”的“四统一”原则,在梨杭、雨山、岳峰三大流域扎实推进雨季造林,今年,全镇共完成造林面积3300余亩。通过大力实施荒山育林,有效提高了森林覆盖率,极大改善了空气质量,成为负氧离子丰富的“天然氧吧”。
开辟远离尘嚣的“生态乐园”——邹城市城前镇依托辖区内丰富的森林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创造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多赢局面。科学规划了后瓦大枣、石门大樱桃、洼陡水库一带的南线采摘、垂钓休闲观光区;雨山温泉、原始灌木丛、南沃溶洞为中心的中部原始生态风景区;十八趟、渠庄、梨杭流域为中心集采摘、温泉度假为主的北部生态旅游区。同时,依托果林,举办渠庄桃花节,鼓励群众发展板栗、大樱桃等特色林果的采摘游,提高了地方旅游知名度。目前,全镇年接待游客2万余人,形成了特色鲜明、亮点突出的生态旅游型格局,同时也极大带动了周围服务产业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