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服务历来是济宁市优势产业,早在明清时期,济宁就凭借京杭大运河这条黄金水道,南通江浙,北达京津,促进了商业、手工业和服务业蓬勃发展,出现了百货汇聚、商贾云集的繁荣景象,成为鲁西南乃至苏鲁豫皖四省接壤物资集散地和商贸中心。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百业俱兴、沧桑巨变。尤其近几年,随着经济转型升级的强力推进,城市化建设日新月异,商贸服务业快速发展,众多国内外商业巨头入驻济宁市,抢占市场,一批投资过亿、几十亿的商贸城、汽车城、物流中心和大型超市相继开工,一座座星级宾馆、豪华酒店和商贸大厦拔地而起,逞现出生机勃发、空前繁荣的可喜局面。但是,我们还应看到目前我市商贸服务业与全国、全省经济发达城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作为年近八旬的济宁老人,我对家乡建设情有独钟,愿在有生之年看到我市更加美好的景象。为此,仅就旅游业和餐饮业发展问题,提出个人的几点意见和建议。
发挥资源优势 创建旅游大市
古老的济宁,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享有“孔孟桑梓之邦,文化发祥之地”的美誉,文化底蕴极为深厚,重点文物之多为全国罕见。东文西武,南荷北佛,各具特色,闻名遐迩;人文景观、自然景观交相辉映,蜚声中外。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有力地促进了我市旅游业的发展,为经济建设做出重要贡献。然而,目前我市旅游业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有的景区规模小、环境差,设施简陋,景观不美;有的服务质量不高,宣传力度不够,导游素质差,不文明,不卫生的现象随处可见。全市这么多景区竟没有推出一条全国闻名的多日旅游线路。在同样条件下,我们微山湖景区不如滕州红荷湿地,南阳古镇不如台儿庄古城,等等。针对上述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一、大力改善旅游环境,创建国家级旅游景区。要综合整治各旅游景区周边环境,整修通往景区的道路,改善附近村庄面貌,彻底扭转脏、乱、差现象。要高标准、高质量地开发新景区,改造老景区,做到设施完善,环境优美,道路整洁,搞好系化。要加强古建筑和重点文物的修缮、保护,做出精品,做出特色,创建更多的国家4A、5A级旅游景区。
二、全面提升旅游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培养高水平的旅游工作队伍。景区规划、设计、管理服务、导游宣传,旅行社、饭店服务等人员,都要有文化,有知识,讲文明,有礼貌,做到遵纪守法,待客热情,服务周到,会说标准普通话和常用外语,树立良好的济宁形象。
三、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唱响济宁品牌。建议整合旅游资源,开辟跨越县区旅游线路,推出如曲阜“三孔”——邹城“三孟”二日游,汶上宝相寺——水泊梁山二日游,济宁老运河、南阳古镇、微山湖水上一日游等等,召开推介会、新闻发布会,印发宣传资料,力争跨入全国、全省重点旅游线路行列。
四、做好“运河之都”文章。济宁城区是文化古城,大运河重镇,李白第二故乡,又是我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历史悠久,文物荟萃,应加大城市建设力度,除加快北湖新区、南池公园建设外,建议恢复重建“运河总都衙门”整修“浣笔泉”等历史文化遗址,治理老运河河道,清除小?河污水,使我市成为名符其实的运河之都和旅游名市。
打造一流品牌 创建美食之都
餐饮服务业是济宁的传统产业。据史料记载,清末民初,济宁城区餐饮业就有600多户,其中较大饭店、菜馆逾百家,经营各种面食、小吃者500多户。经过长期经营,不断创新,在鲁菜的基础上,他们吸取外地经验,创造了独具特色的地方名菜“济宁菜”,如糖醋鲤鱼、清炖全鸭、八宝圆鱼、奶汤鳜鱼、冰糖肘子、炒核桃鸡、炸芙蓉鸡排、罗汉面筋等等,做工精细,用料讲究,色香味俱全,享誉省内外。
济宁地方小吃,更是花样繁多,风味独特。如院门口的甏肉干饭、筒子屋的糁汤,龙振水的胡椒辣汤,栾德功的脱骨烧鸡,杨印三的烧牛肉,还有黄米面炸糕、栗子沫羹、豌豆黄、米粥、豇豆甜沫、杏仁茶等,不胜枚举。这些精品美食,都是劳动人民用毕生精力研制而成,流传至今,有的已经失传。但是,目前我市的餐饮业多以经营外地菜为主,“济宁菜”为数不多,有的也是粗制滥造,有名无实,很不地道。快餐业更是被永和豆浆、加州牛肉面、百氏馅饼或肯德基等洋快餐占领市场,那些颇受群众欢迎的地方传统小吃,仍是地摊小贩,既不卫生,也不雅观。
我认为,济宁市的餐饮业也应转变经营方式,开展竞争。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突出地方特色,把“济宁菜”和传统名吃做好、做大、做强,提高档次,打造知名品牌,开展连锁经营,把济宁建成美食之都。
一、建议政府部门结合城市化建设,筹建济宁美食一条街、传统小吃一条街,鼓励个人或集资开设正宗济宁菜馆、地方小吃快餐店或食品店,扶持个体户专营济宁特色菜和传统名吃,在资金和税收政策上给予优惠。街道、社区要划出地段,搭建早餐店铺,把露天地摊搬进室内经营,加强管理、改善卫生状况。
二、建议餐饮主管部门分批培训济宁传统名菜厨师,聘请有丰富经验的名厨大师现场操作,传授技艺,提高菜品质量,让济宁菜和地方名吃代代相传。
三、恢复济宁“老字号”食品店和饭店,如兰芳斋、宝康、万福楼、宏源楼、百花村、一品香等,入驻美食一条街。像北京前门大街和上海御园那样,搞古典式建筑,以展现古城风貌,提高我市知名度,吸引更多客商来济投资,促进商贸服务业和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