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高铁沿线一些城市正积极准备,迎接高铁开通带来的旅游机遇。然而,高铁在为沿线旅游业发展创造机遇的同时,也带来挑战。
机遇
分析人士认为,京沪高铁通车后,将使一些地区民众周末“跨省换城”游成为现实。
“京沪高铁开通将大大缩短人们出行的时间成本。”山东省社科院经济所长张卫国说。
有关信息显示,京沪高铁开通后,北京到上海的列车旅行时间将大大缩短。随着旅行时间缩短,周末的“跨省换城游”将成为热门旅行方式。
对山东泰安来说,京沪高铁通车后,到北京只要两小时,到上海不过三小时,无论赴京还是到沪,都可当天往返。
山东省旅游局局长于冲说,京沪高铁连接的两端——北京和上海,既是旅游目的地城市,也是客源城市,将为与京沪高铁沿线途经的山东等地输入大量游客。
京沪高速铁路穿行于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两端连接环渤海和长江三角洲两个经济区。京沪高铁开通后年客运输送能力双向可达1.6亿人次,将是我国客货运输繁忙、增长潜力巨大的交通走廊。
山东省旅游行业协会副会长丁再献分析,京沪高铁的开通,不仅会带来大量周末“钟摆式”游客,还会带来更多商务客流和高端消费,催生新的旅游产品和形式。以家庭为单位的自助旅行及以高端消费者为主力军的散客游,将为沿线各地提升旅游产业带来机遇。
高铁的开通还将打通国际游客进入东部旅游的通道,将入境旅游目的地从北京、上海等地扩展到其他省市。在山东,由于少有国际直达航空门户,海外游客入境后需长时间周转才能抵达。京沪高铁开通后,北京和上海这两个国外游客主要入境地与山东连接了起来,从而为山东扩大海外市场奠定了基础。
挑战
有机遇,也有挑战。
于冲说,高铁开通带来的挑战是“游客来得快,走得也快”。如果一个地方没有好的旅游产品和服务,游客玩得不高兴,可能立即坐上车就走。
北京旅游部门一位负责人表示,高铁开通后,由于各地的旅游资源、前期准备和旅游服务水平不同,很可能在一定时期后出现沿线旅游冷热不均状况。
丁再献认为,高铁开通后所带来的大量客流将对沿线单个城市的接待能力带来挑战。
在山东,目前各大入境交通枢纽缺乏一定规模的游客服务体系,使高铁旅游“同城化”面临掣肘。以济南为例,济南高铁西客站并没有设立游客集散中心,游客下车后需要“先进城”,才能“再出城”。
另外,“山东还没有形成真正有特色的、能够实现车站与景区无缝对接的立体网络式的旅游服务体系。”山东大学旅游管理系主任王德刚说。
还有,高铁的一些特点对传统的旅行社经营带来巨大挑战。高铁列车运行速度快,停靠站点时间短,对于携带大行李及人数众多的旅行团来说存在不便。
措施
高铁时代下如何以更多的内涵式深度游、休闲游产品吸引游客?
业内人士认为,在竞争中合作、寻求差异化发展,实现高铁车站到景区无缝对接,这些是沿线各地要思考的问题。
专家指出,高铁开通后,国内游散客化的趋势及其对信息多样化需求,使得高铁车站在承载客流集散功能之外,还需承载旅游信息中心、旅游问询中心的功能。沿线各地应加紧在高铁站建立集路线指导、购票服务、快速便捷市内交通体系于一体的游客服务中心,在重要节点城市内部设立标志统一的区域旅游集散中心,向游客提供一致的服务,规范散客旅游市场。
王德刚建议,高铁沿线城市应加紧构建“铁公机”相结合的有效接驳系统,实现游客“零换乘”。通过高铁与汽车、民航等交通工具有效接驳设计,实现让高铁乘客下了火车就能便利地通过高铁站旅游集散中心的大巴直接转往旅游景区或旅游目的地。
另外,应推进高铁与民航无缝对接的空铁联运服务,使旅客在火车站即可办理值机手续并托运行李,到机场便可登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