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网消息 近年来,济宁市中区区委、区政府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挖掘、整合、培育、创新、突破”的工作思路,牢固树立“大旅游、大济宁、大产业”的意识,突出“项目建设、市场开拓、服务提升”三个重点,旅游产业实现新的突破,取得了新的成绩。
历经近几年的培育和发展,全区已形成有规模的工艺品市场3个,市级文化旅游产业示范基地3个,旅游强乡镇1个,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个,文化旅游特色街10条,星级旅游宾馆饭店8家,旅行社27家,有规模的娱乐场所12家,特色旅游餐馆16家。旅游产业已逐步成为我区最具潜力和活力的重要产业。
1、旅游发展氛围日益浓厚。首先体现在区委、区政府领导高度重视,亲力亲为,就旅游工作多次做出重要批示,并多次率队到成都、宁波、杭州、枣庄等地考察学习和调研旅游工作。围绕我区的旅游资源,专门成立了多个涉及旅游产业项目的指挥部,今年在区级领导包保的重点项目、重点工程中,有6个是旅游项目。这都表明了区委、区政府对旅游产业的重视程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有些大的旅游项目区委、区政府的主要领导亲自参与、研究规划、洽谈对接。
2、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局面初步形成。运河核心景区、南池公园景区、运河之都特大桥、梁济运河入湖口湿地保护与修复项目、豪德国际大酒店、南池公馆等一批重点项目加速推进。
3、旅游产品特色日益显现。围绕文化和生态两大主题策划开发了运河文化体验之旅、宗教文化之旅等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推出了一日游、二日游精品线路。成功参与举办了山东省旅游商品博览会暨第八届旅游商品设计大赛系列活动,打响了运河之都旅游品牌。
4、服务质量得到有效提升。认真落实国家旅游局“旅游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要求,成功参与举办了全市举办的服务技能大赛,开展了导游员分级分类培训。推进行了旅游品质保障系统的运行。
济宁太白楼
二、突出重点,旅游管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围绕旅游资源的整合、景区景点的建设开放、旅游纪念品的研发、旅游行业管理,通过项目策划、宣传推介、景区创建等多项措施,大力推进旅游管理工作上水平。
1、精心谋划旅游产业项目。依据《济宁市市中区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对全区的旅游资源进行了再排查、再挖掘和再筛选,按照“整合资源、立项可行、培植亮点、有序推进”的原则,在策划的24个旅游项目库中精心梳理出12个重点旅游项目,与区文广新局、区招商局联合编制了《济宁市市中区文化旅游产业项目》推介书,有效推动了旅游项目的宣传、推介和招商。
2、集中突破旅游项目建设。东大寺景区的旅游功能进一步完善,常志美纪念馆已对外开放;唐口运河入湖口湿地公园,已与江阴房地产开发公司签订了该项目投资建设的合作意向;南池公园建设项目已经完成成景观湖等土方施工和局部绿化,正在进行土建主体施工,申报
3、引导创新旅游产品研发。引导、支持小苏州工艺礼品有限公司、黄河文化礼品加大对旅游纪念品的研发力度,目前已研发出30个大类,130个花色品种。在去年举办的第八届山东省旅游商品博览会上,参展作品《中国圣石》获得旅游商品博览会二等奖;特色食品系列《湖妹子咸鸭蛋》荣获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铜奖;《鲁锦精纺四件套》和《休闲一派食品系列——微山荷叶茶》两件作品荣获旅游商品创新设计大赛优秀奖;黄河文化礼品行被山东省旅游局评为“2010山东省特色旅游购物店十佳品牌”。
4、旅游行业创建实现新突破。积极组织开展了“山东省旅游强乡镇”、A级旅游景区、星级特色农家乐餐馆等系列创建活动,创建成果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去年12月,越河街道办事处被山东省旅游局命名为“山东省旅游强乡镇”;济宁市人民公园被评定为国家
三、开拓创新,力促旅游产业发展实现新跨越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高铁旅游时代到来的机遇之年,我区提出了“优化空间发展格局,做亮提升“济州古城”核心战略资源,搞好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改造,建设运河游客服务中心,打造济宁地区游客集散中心。”的任务目标,下步将进一步抢抓机遇,顺势而上,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努力实现中区旅游产业发展实现新跨越。
1、集中力量推进项目建设。旅游项目是旅游产业发展的根基,我们将把项目建设当成旅游发展的头等大事,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配合区重大项目指挥部推进重点旅游项目建设。积极协调推进太白楼、铁塔寺、声远楼等旅游景区的开放;规划建设运河博物馆、玉堂博物馆、乔羽艺术馆、民间收藏博物馆等一批旅游馆舍;策划实施运河文化旅游节、运河风情美食节旅游营销活动;打造运河南岸商贸旅游特色街、清平巷文化特色街、竹竿巷民俗文化特色街、柳行路伊斯兰文化风情街、江南春美食街、太白路商业文化特色街等一批文化旅游特色街;加快推进生态旅游建设,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家乐、体验游等生态体验项目,协助推进运河入湖口湿地公园、南四湖水生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中心、济宁古运河外滩等一批旅游项目的建设。
2、加大宣传促销力度。旅游经济就是眼球经济,成功的宣传促销是市中区旅游业跨越发展的重要保证。我们将继续加大对“运河之都”旅游品牌的宣传推介,充分利用报纸、电视、杂志、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中区旅游形象,形成文体化、网络化的宣传阵势;同时依托景区交通指示标牌、旅游商品包装以及各类旅游印刷品、旅游指南进行宣传;鼓励有实力的旅游企业积极参加国家、省、市举办的各类旅游博览会,扩大“运河之都,济宁中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营造浓厚的旅游氛围。
3、突出抓好旅游设施建设。完善和优化我区旅游服务设施建设是“十二五”期间我区旅游业发展的重要载体。针对高铁旅游高层次游客群购物、餐饮、休闲等强大的消费能力,突出抓好旅游住宿设施、餐饮设施、购物设施以及旅行社的建设,晋升一批三星四星级酒店,新增1-2家五星级酒店,填补我区没有五星级酒店的空白。加强旅游交通建设,组建旅游专业车队,开设公交班车旅游专线。规划建设济宁地区游客集散中心,不断提升我区食、住、娱等旅游服务功能,充分发挥中区服务配套设施完善的区位优势。
4、不断强化旅游行业管理。加强对旅游市场的整顿与治理,采取有效措施综合整治违法经营、无序竞争、管理松懈、监督不力等现象,进一步优化旅游环境,保护旅游者合法权益。推动旅行社地接业务发展,结合市里确定的高铁旅游重点产品,整合区域内优势资源,策划3-5条旅游精品线路。加强旅游统计工作,严格按照《旅行社管理条例》,及时上报统计数据。加强旅行社和旅游宾馆等企业的规范化管理,深入开展“诚信旅游先进单位”创建活动,进一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确保我区的旅游市场规范有序,健康发展。
5、集中力量搞好旅游教育培训。强化旅游管理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文物旅游管理人员素质,提升旅游管理业务水平。切实加强对旅行社经理层和导游人员的管理培训,特别要有重点的选拨、培养一批优秀的地接导游员,提高业务技能和服务水平,为广大游客提供热情、周到、细微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