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故里,是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文化积淀厚重,文化遗产众多,其中俗称“三孔”的孔庙、孔府、孔林是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每年几百万世界各地的人们怀着不同心态和目的,虔诚地到圣城曲阜朝圣、游学,踏上人生的“心灵之旅”,走上寻找智慧的征程。当代著名学者于丹教授曾发出:“登泰山而小天下,游‘三孔’而大人格”的豪言。是什么筑起了人们心中的圣城,是什么吸引着人们纷纷走进“三孔”,人们又哪里去寻找从懵懂走向睿智、从凡人走向圣人的智慧呢?
多少年来,举世的华人以及深受儒学影响的国家的人们,从小学甚至学前开始,或主动或被动地在老师和家长的督导下,读 “圣贤”书、学“做人”。“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无时无刻不在按照圣人所提出的“仁、义、礼、智、信”的原则处世,在追求着人生的快乐与幸福。孔子思想作为东方文明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一直被世人所认知、所诠释、所扬弃、所践行。在和平与发展主题下的今天,孔子学院、公祭大典、全球祭孔、和谐社会……孔子及其儒家思想正被越来越多的人们从全新的角度、更深的层次所解读着。
怀着“读孔氏的书,想见其为人”的夙愿,抱着“朝圣”之心,走进圣城,步入“三孔”,在古柏森森、静谧清幽之中,感受着诗书礼乐,沐浴着敦厚遗风。面对一株株苍松翠柏、一道道门坊石阙、一座座殿堂坛阁、一通通石仪碑刻,就走进了跨越时空的隧道,面对面与圣人在对话、沟通,聆听圣贤教诲,重温“诗、书、礼、易、乐”,重悟“温、良、恭、俭、让”,重新感受“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的君子风范。置身洙泗之间,仰首于巍峨的孔庙大成殿下,躬身于万世师表孔子像前,环顾于诗礼道德传家的孔府,漫步在“墓古千年在,林深五月寒”的孔林,站在“洞古坤灵起卧龙”的尼山之巅,感怀着沂水岸边“逝者如斯”的咏叹,探寻着“一箪食,一瓢饮”、“曲肱而枕之”的精神,领略着“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豪迈,不免让人们有所感触,有所思考,不禁要想到人生、名利、生死这样一些大问题。走进曲阜,圣贤就在我们身边,成圣之道就在我们心中,心灵深处诸多的疑虑和迷茫,或多或少、或深或浅地可从圣人那里找到合理的解释和解决的方法。臧克家先生在其 《孔庙孔府孔林———曲阜三日游感印》中曾提出:“孔庙、孔府、孔林,是部大历史书,是个自然博物馆,有心人,可以从中看出许多道理,从而作哲学的思考。”走进圣城、游学“三孔”,也就走近了孔子、感悟着人生。
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录《论语》是教人做好一个“人”的书,教人做一个“好人”的书,是一本社会学、行为学、心理学之书,是一本论述人际关系的书,是一本人生百科全书,是一本一以贯通的智慧之书。一代国学大师钱穆说:“《论语》一书,乃孔子遗训所萃,此为中国最古最有价值之宝典。”台湾著名学者傅佩荣曾提出:“读懂《论语》就能了解人生何去何从的方向,也就是正确实现人生理想的第一步”。《论语》一书的最大价值,在于它真实地再现了孔子平凡而伟大的人格形象,“盖孔子人格之伟大,宜为含识之俦所公认;而《论语》则表现孔子人格唯一之良书也”。游“三孔”的同时,大家不妨购买一本《论语》,带回去认认真真地结合实际用心、用身去读,就一定会有所感悟、有所收获,成就完美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