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东西南部,有一个孔姓人口占1/5的县级市,她就是有着5000多年悠久历史的“东方圣城”——曲阜。“千年礼乐归东鲁,万古衣冠拜素王”,曲阜之所以享誉国内外,是与孔子的名字紧密相连的。刚好不久前,沈阳到济宁飞机通航,给观游曲阜的自由行带来很大的方便。虽逢旅游淡季,但“三孔”(孔庙、孔府和孔林)的游览并不受季节所限,尤其是孔庙和孔府。孔庙是祭祀所在,孔府则是家居所在。去这两个地方主要是感受建筑群所散发出的儒家文化气息。
从写着“万仞宫墙”的古城墙穿过,五千年孔子思想徐徐展开。孔子主张无过、无不及,不偏不倚的中庸思想。基于此,孔家后人严格遵循先祖教诲,在日常生活中诸多方面自觉贯彻,这也使得孔庙、孔府形制处处焕发“中庸”的文化理念和人文气息。
对称布局体现“执用两中”
孔庙是祭祀孔子及其夫人和七十二贤人的地方。巧的是偌大的孔庙群宇位于曲阜城的中央。孔庙的总体设计是非常成功的,建筑群共有九进院落,以南北为中轴,分左、中、右三路,有殿、堂、坛、阁460多间,门坊54座,“御碑亭”13座,拥有各种建筑100余座,460余间。庙的主体贯串在一条中轴线上,左右是对称的。院内遍植成行的松柏,浓荫蔽日,创造出使人清心涤念的环境,而高耸挺拔的苍桧古柏间辟出一条幽深的甬道,烘托孔子思想的深奥。到孔庙,身临其境,感受对称布局之用意,体味中庸之道中孔子“执用两中”的思想。“执用两中”是指在处理事情把握矛盾的诸方面,这样才能符合中道,才能达到仁和礼的完善。
“金声玉振”的“玉”字点拦腰
孔庙的很多细节体现了后人发扬孔子思想的精心设计。孟子对孔子曾有评价:“孔子之谓集大成。集大成者,金声而玉振之也。”。“金声”、“玉振”表示奏乐的全过程,以击钟(金声)开始,以击磐(玉振)告终,以此象征孔子思想集古圣先贤之大成。因此,后人把孔庙门前的第一座石坊命名为“金声玉振”。这“金声玉振”四个大字笔力雄劲,是明嘉靖十七年著名书法家胡缵宗题写的。然而,抬头仰望,却发现书法有“误”,好端端的玉字,下方一点偏偏点在了中间。胡缵宗笔下的“玉”字为什么点在正中?原来敲击玉磬时,敲在正中间的时候声音最动听,而这也正好切合孔子思想精髓不偏不倚的中庸之道。“金声玉振”石鼓夹抱,4根八角石柱顶上饰有莲花宝座,宝座上各蹲踞一个独角怪兽“朝天吼”。坊后是一座单孔石拱桥,桥后东西各有一幢石牌,立于金明昌二年,上刻“官员人等至此下马”,人称“下马碑”。过去文武官员、庶民百姓从此路过,必须下马下轿,以示尊敬,就连皇帝祭祀孔子也要下辇而进,可见孔庙的尊严。
“礼”也讲究有度
在孔庙,处处讲究“礼”,即便建筑之间和建筑内部布局,也体现孔子的礼学思想。比如,大成殿里孔子像旁的四圣像和十二哲牌位,中轴线上的殿、祠和两侧的庑、祠,就体现长幼之序和名分等级之别。
“君子之行也,度于礼”,这是孔子教导后人的基本思想。“度于礼”,即是“就有道而正焉”。从这个意义上说,合于礼就是“正”。即便如此,孔子强调的礼和中庸不能分离,也就是不能做得过分,这样才符合礼。他有言在先:“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 ”也就是说,过分恭敬,就未免劳倦;过分谨慎,就难免流于胆怯懦弱;过分敢作敢为,就难免盲动闯祸;过分直率,就难免尖酸刻薄。恭敬、谨慎、勇敢、直率本来属于人的好品德,但如果发挥不当,或不用礼来约束,就适得其反。因此孔子讲究的礼是符合中庸的。
大成殿为曲阜孔庙的主殿,后设寝殿,这也体现前朝后殿的传统形式,大成殿建于雍正七年,前庭中设杏坛,原是孔子故宅的讲学堂。近年在孔庙举行的成人礼活动,男子加冠,女子加笄,便登上大成殿月台,口诵《论语》,表示自己从此脱离稚嫩,担当起社会之责任。
富贵无顶、文章通天
出了孔庙后门便进入孔府大门。孔府与孔庙为邻,是孔子世袭“衍圣公”的世代嫡裔子孙居住的地方,有“天下第一家”之称,是仅次于明、清皇帝宫室的最大府第。注意到了孔府大门正中高悬“圣府”金字匾额两旁明柱上的对联,也觉得别有一番趣味:“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 ”
对联虽无落款,但确确实实系纪晓岚所题。原来上联中的“富”少一点,下联中的“章”字破“日”而出。这里也有个传说,孔子的第四十二代孙孔光嗣娶亲之日,有神仙前来指点,碰到写“富”字的影壁,把“富”字去了点,并告知孔家“富”字有“点”不吉。此后,孔府凡书富字皆无点。这叫“富贵无顶”。又传说乾隆时,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纪晓岚,准备为孔府书写门联,但对出数遍皆不中意,遂弃笔安歇,睡梦中见一老翁在他写的“章”字上划了一笔,成了“破日顶天”之式,醒后挥笔而书一蹴而就,果然气势不凡成就了这“文章通天”。“富”字无点,“章”字冒头,指孔子文章出人头地、不同凡响,却间接体现中庸之道。
游孔庙、孔府自然感受的不仅是这些,但坐定神闲,再饮孔府家酒,恰如品读《论语》,清香得柔和、浓香得艳丽、酱香得幽雅都蕴含其中,而偏偏三者又“各安其位,各司其职”,哪个也不出格,哪个也不喧宾夺主,方才更加想起一切细节尽得儒家文化精髓于其间,这些都隐含着孔子积极入世的道理,正所谓“和谐为基,中庸为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