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孟之乡讯 齐鲁学校一直重视学生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以《中华经典诗文诵读》为学生德育成长蓝本,以《论语》统领下的《弟子规》和《三字经》为学生言行礼仪的基本规范,用儒家传统文化引领学生健康成长,受到社会广泛认可。俗话说,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为进一步拓展学生视野,感悟儒家文化,丰富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近日,齐鲁学校潘恩群校长亲自带队,与七、八年级同学一起来到孔子故里曲阜,感受圣人文化。在这里,同学们将游览世界文化遗产—三孔:孔庙、孔府、孔林。
清晨,在教育处赵相甲主任的再次耐心叮嘱安全注意事项和游学要求之后,200余名同学满怀期待坐上大巴车,往心目中的圣地——曲阜出发。一路欢歌笑语。历经近三个小时车程,大家终于进到曲阜,看到了“孔子周游列国”群雕。迎面而来的,还有那古色古香的城墙和静谧流淌着的护城河。“同学们,这就是曲阜,它没有任何工业,每一座建筑,每一条街道,都古色古香,那千百年的古树,都仿佛给你讲述着祖先的故事。”随着导游动情的解说,同学们有序下车,却又忍不住欢呼雀跃——曲阜,我们来了。
第一站:孔庙。据说这是世界上祭祀孔子规模最大、最原始的庙宇,仿皇宫之制而建的宏伟建筑群。进去之后,果然蔚为壮观。一棵棵松柏苍翠欲滴,看样子,猜测500年以上树龄丝毫不夸张。“金声玉振”“太和元气”“碧水桥”… …导游在讲着一个又一个典故,同学们专注地听着,认真地记着。“你知道吗?过这碧水桥还有说法呢,相传纪晓岚陪乾隆皇帝来过这里,怕过桥往下走时皇帝不开心,担心走下坡路,不吉利,他就灵机一动,对乾隆皇帝说,往上走,叫步步高升,往下走叫后继有人。乾隆爷听后开心极了!”同学们听后忍不住开怀大笑。“瞧这马屁拍的。哈哈哈!有学问!”一路风景,一路学习。不知不觉,大家来到了杏坛,相传这是孔子讲学的地方。继而来到大成殿,庄严而隆重的祭孔仪式开始了!演员们神情严肃,一招一式,一字一句,均那么沉稳而又认真。同学们无人喧哗,席地而坐,静静观摩仪式,感受世人对圣人的尊崇和无限膜拜。随后,同学们在大成殿齐诵《论语》,并在这里再次接受潘校长的谆谆教导。同样的话语,此刻却在每一个人心头产生了不一样的化学反应,更加入心。也许,这也正是在圣人故里学习儒家文化,传承圣人遗训的独特魔力吧。
自孔庙出来,大家来到了第二站:孔府。
孔府,号称“天下第一家”,系孔子嫡系子孙办公、生活的地方。在这里,大家不仅看到了孔子后代处理公事时办公场所的宏大和威严,还看到了处理家事的场所的震慑力。“六代含饴”牌匾的美好寓意,更让同学们感受到了孔家作为除了皇家之外最大的名门对家族和睦的重视。“家和万事兴”也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诠释。同学们一路听导游讲解,一边赞叹。“震撼”“敬仰”,是大家共同的感受。
感受完孔府建筑群的恢弘之后,同学们去游览了世界上延时最久,面积最大的家族墓地——孔林。孔林本叫“至圣林”,为孔子及其家族专用墓地。墓葬数量之多,规模之大,保存之完好,在世界上绝无仅有。孔林占地3000多亩,林墙周长5591米,坟冢10万余座,墓碑4003座,古建筑116间,历代石像、石仪85对。面对如此规模的墓地,同学们连连惊叹。
一天的游学很快结束了,“信息量好大,我还没学够,没记完呢!”带着恋恋不舍,同学们返回济南。“我还要来曲阜。”是呀,圣人文化的精髓,仅仅一天时间是不可能学完的,它需要的,是我们终生的学习和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