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年来,我一直被你深深地、深深地震撼着,曾经无数次地拜倒在你的脚下。在高傲、刚劲的你面前,我竟象一个痴情、柔弱的小女子。这就是你的魅力,我的峄山情结。
峄山之灵在于奇,峄山之奇在于石。山石之妙在于集天地之精华,浑然天成,妙趣自生。从山下远远望去,其山势平平,缺巍峨之姿,少阳刚之气,无伟岸之躯。却有玲珑之身,秀美之容,奇崛之处。如若说泰山是个伟丈夫,那峄山便是刚毅的母亲。
走进山中,但见怪石嶙峋,形态各异。那些石头,大的似丘,小的如房,石多如豆。人言方山石听朗僧说法,“乱石点头”,故名灵岩。峄山奇石不仅有灵,而且形神兼备。
赏峄山之石,仅用眼观是不够的,需要用心去触摸,去感受,去体验。看,山门前那块子孙石,高有丈余,石上立一灵巧小亭,亭内有灵霄娘娘,身背褡裢,呈朝山状,意为承接烟火,繁衍子孙。凡前来登山的人,总爱背对灵霄娘娘,朝褡裢里扔块小石,以求子求孙。特别是每年二月二庙会,这里更是人流如潮,香烟袅袅。更有奇者,半山亭处的那块五巧石,从五个不同方位,便自然幻化出五种形态。或象金鱼翩翩;或象骆驼伏卧;或象玉兔酣睡;或象乌龟远眺;或象甲鱼爬行,鬼斧神工,妙趣横生。还有五华峰上凌空欲飞的探海石、丹丸峰顶风吹欲坠的丹丸石。有被神仙点化过的八卦石,还有日石、月石、鱼石、船石、夫妻石、风烟石……石头虽多,却没有两块完全相同的。这些石头或原始古朴,或质地清纯,或奇巧天成,每一块石头再赋予她一个响亮的名字,说出一段与之相关联的动人故事,峄山石一下子便具有了生命的灵气。
漫步奇石间,任由思绪穿透时间隧道,想那蛮荒年代古人对滚滚而来的飞沙走石的恐惧;历代君王对山与石的崇拜、祭祀;古往今来象米芾一样爱石、拜石、藏石者。峄山之石是石中瑰宝,绝非一人囤积之私,是天然造化,万人共有之,豪庶共赏之。穿行其中,能去懒惰拂铜臭,蓄养清正高雅之气,获得明镜般的心与情。
山由石成,石垒生洞。著名的便有三十六洞天和九个龙洞。洞与洞相互勾连,上下贯通,玲珑奇巧。大洞能容成千上百人,小石罅仅容一人过。
循当年秦始皇曾走过的羊车古道,经孤桐书院遗址,探盘龙洞,洞甚幽邃,凉气袭人。洞中有溪,水流潺潺,如奏弦琴。前行数步,猛见前面一钟形巨石被三石夹而悬吊空中。据说这钟是当年邾国的镇国之宝,邾国被灭掉后,神钟便被人藏于峄山洞中。就是这块巧夺天工,“千载悬邹峄”的吊钟石,不知引得多少文人墨客吟哦咏叹。半山处还有个隐仙洞,深远漆黑,凉气慑人,冰肌寒骨,有蛇噬人。从前有几人进到里面,再也没见出来,这个洞也便成了一个谜。
因了洞穴的奇灵,也就有了道家鼻祖老子李耳峄阳洞中的修炼;有了千古爱情绝唱梁山伯与祝英台峄山读书;有了先师孔子洞中设坛课徒。因了众多神秘的洞穴,也就有了八仙聚会、唐玄奘歇脚和桃花女斩妖除魔的故事;有了黄巾军、白莲教、文贤教的聚义峄山;还有土匪李老八盘踞峄山,祸害百姓,至今附近村民提起李老八仍心存余悸。
峄山险绝处当数五华峰,五华峰插天石下有一踞龙洞,洞甚狭窄,仅容一人过,且需收腹、敛臀、贴壁,方能侧身挤过去。前面的小石罅不仅狭小,而且低矮,人要过洞,钻、滑、卧、纵、靠、挣,需使出浑身解数,要爬三爬,踞三踞,晃三晃,摇三摇,摆三摆,拱三拱,方能在一片唏嘘声中艰难通过。故当地人有“踞龙洞内无威风,皇帝老子也低头”之说。出踞龙洞便到探海石,游客能攀到此处,已属佼佼不易,然要上绝顶,却非有惊人胆量和冒险精神不能成行。再往上,要象虎豹猿猴般跳过三块巨岩,再贴悬崖,遛绝壁,纵窜蛇洞,才能到蓝天底下的裂天石上。
想当年,那位扫群雄,灭六国,驰骋天下的秦始皇就是走到这里,面对险境绝地,心怵腿软,进退两难,失掉了昔日的威风。倒是随从的丞相李斯心里灵光,他为壮君胆,制锦囊,写下“一步登天,立成神仙。”始皇帝一想:对呵,自己纵横天下,不就想万世为君,长生不老吗?再说,我要是从这里退回去,岂不被天下人嗤笑。于是,他闭上眼,咬咬牙,贴住石壁,纵身一跃,登上峰巅。然而,经过这一场惊吓,他便卧床不起,没等东巡结束,就一命归天,空留下李斯小篆石碑在峄山脚下凄风冷雨中瑟瑟发抖。
登峄山的妙趣还在于能体会到一种超然物外的心与情。站在五华峰顶,东望沂蒙黛色秀;西眺微湖烟波渺;南连凫岭襟徐淮;北瞰苍松古树孟子庙,我们有这样的心情。落座白云宫,品清泉香茗,听鹤发童颜的道人讲登临绝顶的安与危、进与退、苦与乐,我们有这种心情。五华峰下,一只小桌,几碟野菜,伴着清风,品味人生酸甜苦辣,更有一种超凡脱俗的心境。峄山,你赐予人们的不仅仅是秀美的风光,更多的是给人以勇气、毅力和一往无前的精神。这也是峄山的魂。
夕阳染红了西天,临走时,我忍不住再次仰望这堆五彩石,注视这座石头山,这是我对大自然永恒的膜拜。峄山,是你给了我生命与心灵又一次洗炼,在艰难的行程中,生命愈显得丰富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