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就听闻济宁城西有一处凤凰台,而“凤台夕照”又是济宁古八景之一。秋末冬初,有幸一览。
凤凰台位于京杭运河东侧,老济宁城西五里任城区南张街道办事处凤凰台村。由街办包村干部张平丽做向导,我们沿金宇路西行,过刘堤头不久,在路南侧,一座四柱三间的彩绘牌坊映入眼帘,笔直的马路通向前方的凤凰台村。再看那牌坊,中间是凤凰台牌匾,蓝底鎏金,上书“凤凰台”三个字。远远望去,已隐约能够看到高耸的凤凰台。穿过牌坊,继续向前不远就到了凤凰台村,一个因“凤凰台”而得名的村子。村口坐落着庞大的四足方形的“任城宝鼎”,绕过巨鼎,终于来到了凤台脚下。
对村子了若指掌的张平丽告诉我们,凤凰台,古时候曾叫“风化台”,是凤姓教化之台,远古时期先民祭祀太昊伏羲的地方。古代“风”与“凤”同。而“风化台”如何演变为“凤凰台”,还有另外一段传说,北宋初年的时候,在这里开挖赵王河,而这里正好是河道拐弯的地方,于是人们积土成台。后来河道淤塞,因为地势低洼,土台四周长年环水。台上蒿草野花丛生,一片秀丽,被人称作“风花台”。到了南宋的时候,有一名道士在这里居住,曾看见珍禽飞临,这只奇异的大鸟羽毛绚丽多彩,头戴金灿灿的花冠,拖曳着彩霞似的尾巴,并不时悦耳动听地鸣叫,当地的人们认为这就是吉祥而美丽的凤凰。从此,“风花台”就被人们叫作“凤凰台”了。
追溯古老的凤台遗迹,商代时期的土堌堆高八仞,周围五千八百多仞,上锐下宽,峭然而立,顶端约有一千五百多平方米。西南角有两间茅草屋,北面有棵大梧桐树。台中央有八个石头座,绿树成荫。一条蜿蜒的小路从西南到东北通向台顶。
据村里人介绍,文革期间,凤凰台也没能逃脱厄运,树木被伐尽,殿堂与戏楼被拆散砸毁,古貌荡然无存。幸运的是,凤凰台这一古迹地名,却相沿流传下来。后来,人们为纪念这一胜迹,将凤凰台南的一个小村,更名为凤凰台村。这个村子以前并不叫凤凰台村,曾叫徐葛村。以前凤凰台位于村子的北面,如今随着村子的发展扩大,凤凰台北面也已盖起了房子,凤凰台成了村子的中心。村里的道路都以此名为:台北路、台南路……
凤凰台下,两排青石砌成的台阶直通台顶。台阶中间,是雕刻有蟠龙的御道,气势颇为壮观。拾级而上,站在凤台寺山门口,能俯视整个村子。凤凰台上的建筑很紧凑,有山门、钟鼓楼、大殿各一座,东西两侧偏殿两座,这些仿古建筑,古朴端重,配以龙凤主题的图案,使整个凤凰台古建筑体现出强烈的龙凤文化风格。
在寺院的一角立有一凤凰亭,亭内安放有一檀木雕刻而成的凤凰,足有一人来高,形神具备,雕刻十分精细。凤凰下,是一香樟木雕刻的百鸟雕刻,形成一“百鸟朝凤”的造型。
“台高数仞凤凰来,深入云天石蹬开。岚气拥时平殿角,烟波阔处绝尘埃。西连山势窗飞翠,南听渔歌月在怀。莫负凭栏霄汉伴,湖光山色任徘徊。”这是当年康熙皇帝登临凤凰台时写下的诗句。时至今日,站在凤凰台凭栏远眺,还可以尽情想象当年的湖光山色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