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赶集累了,烫壶小酒,切盘猪头肉,再来碗热气腾腾的常路丸子汤。在蒙阴县常路镇集市上,57岁的陈爱良一家已是连续四代经营丸子汤生意了。 “记事的时候,爷爷就在这为乡亲们提供经济实惠的丸子汤。”陈爱良说,虽然不是大鱼大肉,但阵阵的香气总能引来一拨又一拨的乡邻。
每五天一次的集市就是他的舞台。头天早上5点,陈爱良就和他的儿子、儿媳一起开始做丸子,用他家传统的秘方,一次要做300多斤。在摊上,71岁的王大娘告诉记者,从她记事起,每次来赶集,她都会来喝一碗丸子汤,到现在已经喝了60多年了。
卖丸子的空闲,陈爱良给记者讲述了一个关于常路丸子的传说。很久以前,常路镇有一婆婆对媳妇很苛刻,每次过年过节吃水饺的时候都不让媳妇吃,而是把包水饺剩下的面和一点馅留给媳妇煮着吃。但媳妇从来没有一点怨言。聪明的媳妇想出了一个办法让这些馅和面煮起来更好吃一些,她把面揉成小团,把馅捏在面团的里面,并在煮的时候加上佐料。后来,她煮的时候婆婆闻到了香味,并尝了几口觉得很好吃。婆婆佩服媳妇心灵手巧的同时,也对自己以前的所作所为感到惭愧,于是主动向媳妇道歉,两人言归于好,并一起对这种小吃进行了改进,做成了现在的丸子。
陈爱良说,常路丸子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汤鲜美、丸子劲道,在锅里煮上一小时也不会散,因味道纯正,而远近闻名。